國、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典)聯合簽署了宣佈拿破崙政權非法的“宣告”:
由於拿破崙破壞了要他待在厄爾巴的公約,他毀壞了自己可以存在的惟一合法地位。由於他再次給法國帶來了###與傾覆的危機,他自己已放棄了守法的義務和責任,並且已失信於天下人。因此,會議宣佈取消拿破崙·波拿巴法國公民的身份,作為世界和平的公敵和破壞者,他將受到大眾的唾棄。
聯軍雖和俄國有分歧,卻迅速組成了第七次同盟──塔列朗瓦解反法同盟的計劃破產了。在維也納會議結束以前,英國、奧地利、普魯士、俄國這“四個大國”於1815年3月25日簽署了維也納公約,同意聯合各自的軍隊直到拿破崙“被完全鎮壓下去,沒有任何再次製造麻煩的可能”為止。
“如果我們想幹成這件事的話,我們絕不能給他一絲機會。”卡斯爾雷給在維也納的威靈頓寫通道,“必須全面展開行動,你們必須全方位地如潮水般湧進法國。如果拿破崙試圖挽回大局的話,我們必須保證他的計劃無法實施。”至於英國,4月3日,這位外交大臣繼續說道,“攝政王對於向拿破崙作戰是毫不猶豫的、是全力以赴的。”俄國方面完全贊同這一決定,或者正如內塞爾羅德用半英文半法語說的那樣——“他們為此願花光最後一分錢、流完最後一滴血”。
“我很榮幸地告訴閣下,”威靈頓的副手通知倫敦,“今天早上威靈頓公爵已從維也納出發前去統領低地國家的軍隊。”
然而,此刻拿破崙仍生活在幻想之中,而且對瑪麗·路易絲已經給他戴上綠帽子一事也毫無所知,在從歐塞爾出發去巴黎前,即3月19日,他給妻子寫了一封信:“我親愛的路易絲,人民歡呼著向我奔來!整團整團的軍人放下武器加入了我的隊伍。當你接到這封信時我已到了巴黎,帶著我的兒子回到我身邊吧!我希望在本月底見到你。”
“我期望此次行動看淡法國的統治權而看重她的人民。”拿破崙在里昂宣佈道,“我是大革命的產物……我將把法國人民從神父及貴族們的殘酷枷鎖下解放出來……我要吊死他們!”拿破崙的這番政治鼓動激發了軍隊和市民的鬥志。“如果我們一不小心就會重蹈1792年的血腥悲劇,”一個地方長官警告說。“我對於目前向我們逼近的危機感到恐懼。”不安的莫萊公爵向拿破崙坦言道。“一派胡說八道,愚蠢之至,”數週後,德斯塔爾夫人這樣評論道,“從我們接受拿破崙的那一刻起,恢復獨裁就是不可避免的事。”
第三十九章 動亂與傾覆(6)
這就是當拿破崙的鐵騎勢不可擋地穿過郊區,並於一個寒夜到達巴黎、渡過塞納河將三色旗插在橋頭時,人們的一些心理反應。到達杜伊勒裡宮前,拿破崙的馬車被歡迎的人群圍住。“在看到自己無法繼續前進後,皇帝陛下走入人群並且迅速被人群圍住了。”聖德尼親眼目睹了這一盛況。但在進入宮中後,拿破崙四處看了看周圍歡迎的官員,他注意到那些原本忠心耿耿的人並沒有在場,例如:貝爾蒂埃、克拉克、若古和塔列朗,這些人都追隨路易十八去了根特;他尤其沒能見到他的元帥們:布律納、聖西爾、儒爾當、麥克唐納、馬爾蒙、蘇爾特、奧熱羅、莫蒂埃、烏迪諾和絮歇──其他因體弱多病已告老還鄉;接著他又想起那些永遠不會回來的已逝去的人:迪洛克、貝西埃爾、波尼亞托夫斯基,當然還有拉納。
然而,拿破崙也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包括前國務大臣馬雷、海軍上將德克里斯、前財務大臣戈丹、財政大臣莫利昂、無人可取代卻已年邁的康巴塞雷斯。另外還有他最優秀的指揮官達武元帥,當然還有科蘭古和拉瓦萊特等人。而大多數人不是待在自己的田莊上默默地表示抗議,就是已經遠離了法國,只希望拿破崙能放他們一馬。
貝特朗仍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