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習覃簡介> 第2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部分 (1 / 5)

的冤家,“遽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什麼叫魔?外面境界,內在妄想。魔從心造,妖由人興。一念不生全體現。放下!放下!

這些都是閒話,閒話聽過了就算了。眼睛要管束起來,不要東看西看。無夢無想時主人公何在?你們悟了沒有?你們不是睡了午覺了嗎?沒有悟就白睡了。“有不有,空不空,笊籬撈取西北風。“門前綠樹無啼鳥,庭下蒼苔有落花。”“揚子江頭浪最深,行人到此盡沉吟,他時若到無波處,還似有波時用心。”臨濟祖師曰:“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這是修行。“長伸兩腳眠一寤,起來天地還依舊。”無夢無想時主人公何在!參!走!

(下午兩點三十五分坐第六枝香。三點十六分下座。)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沒有妄想,心頭清淨就是一念不生嗎?那只是第六意識暫時停流。要放四大,把身心都放下,那才是一念不生全體現。“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洞山問雲巖:無情會說法,誰聽呢?答:無情聽。問:為什麼我聽不到呢?雲巖豎起拂子問:聽到了嗎?洞山答:沒有。雲巖說:我說法你都沒聽到,何況無情說法。《彌陀經》上說水鳥樹林都在唸佛念法念僧。洞山於是有省,作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此只是解悟。後過水睹影,大悟前旨。偈曰:“切忌從他覓(向外找),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你說這是什麼?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忘記了,便放下,再不要去想他。《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本無所住而生其心也。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者,非道也。你說有個無所住,早已經住了,功夫與道要分開呀,不要搞在一起呀!如何是一條白練去?直待修到一條白練去,坐脫立亡則不無,對於道,還未夢見。須再參無夢無想時主人公何在?直待到了“道已成,意已休,這個來蹤處處周”才有些分。當你睡午覺時,你在哪裡碰到我?我在哪裡碰到你?參!

放下!一念不生全體現,在哪裡現?不要打忘想,不要去推理。這個事無法用邏輯講,所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譬如說,意識思想靜止下來,這是個心理的靜止狀態嘛!道那麼容易嗎?“桶底脫落,虛空粉碎。”並非執著,是了無一物的境界,離思想意識以後,身心放下以後,要到達那個境界,才算悟道。“劍樹刀山為寶座,龍潭虎|穴做禪床。”“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群中也立身。”這些地方千萬留意,“充實而有光輝之謂美”。

(下午四點二十三分坐第七枝香。五點十二分下座。)

(師擊香板一下)“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一板之下,一念不生,清清明明的就是嗎?下午陰生,順著陰下去,就打妄想;逆著上去,一念清明,就有成就。

須菩提問佛:眾生髮無上道心的人,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如是如是。就是這個樣子。般若的道理很簡單,妄心跑掉以後就這樣住就對了。初發心者即成菩提,有修有為有證的都是假的。佛又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也不能住,住了就著了佛魔了,被繩子綁住了。注意!無蹤跡處莫藏身。觀想和觀音法門不是以色相求嗎?是的,但是那只是方法,藉著他達到一念不生啊!一切放下來再說。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念之間,心頭清淨,不要打妄想。

(下午五點三刻坐第八枝香。六點一刻下座。)

法師(一比丘)問:參與禪是否為兩件事?

禪,禪定也,參,參究也。要求明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