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習覃簡介> 第3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部分 (1 / 4)

忝且�罾砭⌒遠�劣諉��牆�砬鍆ú甕ň跬ǎ�骷�男緣奶宥危�緩蟛盤溉綰渦廾�牡奈侍狻C鞔說覽恚�寄蘢宰鮒髟祝�僮荻�鹽兆約旱納���拍蘢宰鮒魅斯��拍蘢齙椒穡�鞝瞬盼街�松�閹饋�X法師,你一天到晚只知躲在洞中,說我只要了生脫死,即可不再投胎來了。哪有這種事!到時候還不是要投到媽媽的肚子裡去,哪能躲得了。有好多膽小的人,以為只要留學到西方極樂世界,彼方有無量壽命,即可逃避了,殊不知那只是暫躲一時,此無量壽命只是對此世界而言,若在宇宙本體言之,只是一彈指時間而已,到時候,這裡這個邀請書給你,還不是非來度人不可。

()好看的txt電子書

四禪八定………習禪錄影

唯識道理的推演,是由心理,生理開始分析,而說到天地同根,萬物一體的道理。由人的本位開始修持,至解脫人生煩惱,超出宇宙,變成自由自在的生命。但其方法又如何呢?吾人綜合所有佛經方法,不外兩部分:一是行為上的培養,即善行功德;一為修證,即行為上的求證,在行為上培養善行功德為當然的,不必說它。修持上的求證,綜合大小乘的修持,不論何者說法,皆靠禪定。小乘說戒、定、慧,是以定為中心,得定自然戒、慧皆在其中矣!大乘說六度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大體上也是指出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的行修,然後才達到由禪定而般若。四禪八定、九次第定,不論大乘菩薩道,或小乘聲聞緣覺聖賢等,都要由禪定而來。那麼大小乘的差別又在哪裡?他們的修行方法,皆由禪定而得,只是願力的不同,以及行為見解的不同。小乘所見者淺,利他利世的願力淺薄,境界便甚狹小;大乘則見解深厚,利他利世的願力充沛,所以境界也大。以人世間觀念說,小乘是自利的、薄情的、自私的;大乘是大公無私的、多情的。“不俗乃仙骨,多情即佛心。”由至情至性擴而充之,即大慈大悲。人的自私之情,是由愛慾所發生,佛菩薩也由此我而成,但其愛慾化為至情至性的大慈大悲,故佛菩薩者,大多情人也。但無論如何,修持皆須禪定,這絕不會錯。當然!禪定不止是盤腿打坐。

初禪:心一境性,離生喜樂。中國人配合氣脈的道理,歸納初禪為念住。說到禪定,前幾天說的問題皆來了。由東漢到唐宋之間的大師們,不光是三藏大師,一般的禪師,很多不僅定力好,而且神通具足。當然不是特地去修神通,一個真得道的人,一定具有神通,只是不用罷了。但若自稱得道,而實際上卻沒有神變的能力,那就說不過去,所謂的得道,就大成問題了。但你可以反問我,《大智度論》龍樹菩薩說羅漢有兩種:一種神通具足;一種見空性是到家了,卻沒有神通。結果都是一樣,而且他未說出無神通者是否可稱完備。好!但你但你必相信六祖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既然見性透徹,何人又缺此一面而不具足呢?至少可認為雖見道,但所見不透徹,此其一。而且自古以來,到底有幾人真得定了呢?此其二。

同輩中能得初禪,心一境性,已是寥寥可數,更遑論定生喜樂。誰能定生喜樂來呢?天哪!大家打坐腿麻得不得了,痛苦不堪,心一境性也許誰能做到不敢說,但定生喜樂則似還未見過,則談何修持呢?何處是喜?何處是樂呢?如此則初禪都未到。唸佛者唸到一心不亂,參禪要到一念不生,未悟者只一句話頭孤零零的,悟了的只悟到本來面目現前,完全定住,心一境性,定久了,就定生喜樂。(這在佛經上都有,可是散在各經中,沒有一套完整的可以看出來。)定久了,要達到定生喜與樂,才是初禪。喜是心理的,樂是生理的。如某老當年到達定生喜樂沒有?不敢說,反正他很愛打坐就是,倒是處道中人,還有些似乎到相似的定境,但可惜見地不真,無可奈何!

初禪到達後,願力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