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己最疼愛的兒子之一,如果不是端慧太子早逝,也許乾隆就不會頭痛了。
因為和親王與乾隆是同輩份,無論乾隆怎麼喜歡這個弟弟(何況他還沒有那麼喜歡)都無法親自去祭禮,但是如果不派一個阿哥代表自己去上香似乎又不符合自己提倡的“親親睦族”,所以想來想去,乾隆還是決定將這個出頭露臉的機會讓給永琰。如果這個兒子聰明的話,應該知道怎麼去做。
按照清朝舊制,未分封的阿哥位同親王,而且永琰又是代表乾隆前來祭禮,和親王府得了訊息之後,嫡長子永璧連忙吩咐開了中門迎接乾隆的特使。
永琰站在正院,抑揚頓挫地念著乾隆的聖旨,而永璧等人在跪聽聖旨,包括永璇在內的哥哥們也跪在自己面前。想到這裡,永琰忽然明白了為什麼人人都想當皇帝,這是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無論你多麼傑出,在這個位置之前你都必須臣服。
雖然永琰虛歲已經十四歲,但是畢竟還是個孩子,一時間居然有些飄飄然。永璇本就是個細心的人,很快就聽出來自己這個弟弟聲音的一絲絲變化。永璇不由得暗自好笑,看來自己的這個弟弟已經知道了權力的好處。權力的誘惑哪怕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無法抵擋,何況是這樣一個被溺愛的小孩。
一篇天花亂墜的聖旨唸完之後,永璧帶領自己的兄弟們謝恩,然後將永琰迎進去敘話。
“老八,看來皇阿瑪又要推一個出來了。”永瑢在經過永璇身邊的時候低聲道。
永璇只是笑笑,卻沒有出聲。
其實永璇與永瑢之間的默契也是乾隆頭痛的一個原因,別看這兩派人在朝堂上鬥得你死我活,但是牽扯到國家大政方面,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的,兩派人都會選擇對對手保持沉默。就是我不支援你,但是也不反對你。這似乎都有點後世美國人的兩黨政治了,別看民主黨跟共和黨每隔幾年都要互掐一次,但是也沒看到美國垮掉。而寶島人自以為學會了美國人的民主什麼的,可惜只是將掐架發揮到極致,卻沒有學會美國兩黨在國家政治上的妥協與支援。
想到這,永璇只能感嘆人心不古。這樣融洽的“黨爭”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宋朝王安石改革的時候,保守派、改革派和中間派雖然在朝堂上是你死我活,但是下了朝司馬光跟王安石照樣是好朋友。而且就算一派失勢,另外一派也只是將他們趕到邊遠地區去釣魚,絕不會痛下殺手。
但是這樣的局面是有礙於司馬光、王安石和蘇軾這樣的領導人的個人品質,等王安石無法駕馭自己的改革派,再加上改革派裡的小人太多,在司馬光死後,保守派對改革派的清算也就到了“人身攻擊”的地步。事實上,改革派也對保守派實行過“政治暗殺”。最後兩派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也讓宋朝徹底滑向衰落的地位。
而在如今這個時代,永璇是勢力最大的人,但是無論永璇還是永珹,他們都相對比較剋制,大部分時間都是就事論事,不過永瑆則有點“心狠手辣”,所以永璇打算找個時間來教導下這個小弟弟。雖然年輕人有衝勁是好事,但是“過猶不及”的古訓還是在那擺著的。而永璋、永瑢一個出自禮部,一個出自翰林院,自然不會做出有違“君子”古訓的事情來。在兩派核心人物的提倡下,雙方雖然有爭執,但還沒有到不死不休的局面。
而且最讓乾隆頭痛的是,因為兩派的妥協,所以經常在有的時候會聯合起來抗衡乾隆。乾隆雖然惱火,但也不會糊塗到將兩派都打下去。畢竟損失了這兩派,朝堂上就徹底無人了。
所以永瑢這個時候才出言提醒永璇,他知道無論自己還是永璇登上皇位,另外一方如果妥協,那勢必是兄弟齊心的故事。就算另一方不妥協,那也最多是被奪去職位去花天酒地而已。但是永琰這樣的人物出來,永瑢就不敢保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