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雲南怒江畔。
徵虜左副將軍何福已經在高黎貢山腳下和麓川叛軍艱苦對峙快一年了,終於收到了兵部的六百里加急。
自元末以來,原麓川路軍民總管府內的勐卯弄土司迅速崛起於瑞麗江畔,向西跨過大金沙江,向南跨過瑞麗江,打服緬甸境內百蠻,向東、向北跨過怒江、瀾滄江,征服許多土著部落山寨,幾乎掏空了蒙元勢力的雲南行省。
堂堂大元,能夠控制的雲南地盤幾乎只剩下大理、昆明兩座城池。
大明開國後,哪怕是派傅友德、沐英兩位大將率三十萬大軍入駐雲南,勐卯弄土司思倫發仍然敢於虎口奪食,聯合麓川境內其他土司,先後攻陷了明軍重兵防守的永昌府和景東府城,進逼大理府,一直推進到雲南腹地。
此時的麓川,已經成為一個地跨緬甸和雲南的龐大王國。
正當思倫發不可一世時,鎮守雲南的黔國公沐英突然發飆,靠著三段式火銃迴圈射擊法,在大理附近的定邊城下大敗麓川軍,迫使思倫發向大明請降,納貢稱臣。
大明雖然答應思倫發所請,繼續封其為麓川宣撫司的世襲長官,同時也對麓川保持了高度的警惕。
此後,朝廷在麓川周圍先後設立了南甸、幹崖兩個宣撫司,木邦、孟養、車裡、緬甸、八百大甸和寮國六個羈縻宣慰司對其進行牽制。
同時,明軍重新開進永昌府金齒城,也就是後世的保山進行屯守,就近監視麓川土司的一舉一動。
十年之後,麓川土司的實力漸漸得到恢復。
老麓川王思倫發因為定邊之戰被明軍殺破了膽,不敢再向大明叫板。
但是,他手下的大將刀幹孟卻乘思倫發到昆明向雲南都司彙報工作之機,自立為王,起兵反叛,再次向北擴張,攻陷了金齒城。
老朱收到雲南都司的奏報後,就派徵虜將軍沐春和徵虜副將軍何福、瞿能,率領雲南、廣西和四川三省共七萬大軍征討麓川,也算是對麓川軍情比較重視了。
征討大軍最初一路勢如破竹,收復了金齒城,並直逼叛軍據守的騰衝城下。
但是,隨著沐春中了瘴氣,出師未捷身先死,征討行動開始變得很不順利,朝廷征討麓川的態度也有點讓何福看不懂。
何福將手中的兵部公文看了又看,越看越糊塗。
這一次,朝廷來文,不僅沒有派來所請援軍,反而讓他只留下一萬兩千精銳人馬堅守待援,其他人馬復還各衛,說是為了減少後方輸送軍糧的壓力。
此時的何福,心情不由從高黎貢山頂跌到了山腳下,心裡充滿了一大堆問號:
“好幾萬兵馬都要打發走,卻要捨近求遠,等遼東精兵來援,開什麼玩笑?”
“遼東兵雖然神勇,可遠在萬里之外,猴年馬月才能到來?”
“遼東又是苦寒之地,那裡計程車卒來了,又如何受得了此地的溼熱天氣?光是一個亂襠病就讓這幫爺們雄起不了,更別那瘴氣了。”
他甚至一度懷疑:“難道是當今英明神武的洪武皇帝老糊塗了?”
作為一員沙場老將,何福也知道胳膊扭不過大腿。
既然朝廷已經有了明確意見,他只好一邊組織人馬有序撤退,一邊放棄高黎貢山以西的十幾個兵營,收縮兵力,集中防守怒江以西的怒江鎮,等待援軍的到來。
四月底,新任麓川國王、勐卯弄土司聯盟頭領刀幹孟獲悉明軍大隊人馬紛紛撤退,認為明軍已經被他成功拖垮了,不得不撤軍,連忙糾集五、六萬大軍將明軍圍困在怒江鎮,準備痛打落水狗。
就在這時,副將軍瞿能和海蘭察帶領遼東援兵抵達怒江鎮明軍大營。
何福很有耐心地數了數遼東軍的人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