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骨幹框架初定以後,郭英決定親自督促遼王做做王爺必備的功課:練武藝。
可是遼王是後世來的,根本學不會這些神乎其神的近戰功夫。
當然,他也看不上這些功夫。
更重要的是,他哪有時間啊?他忙著找老朱要兵馬哩。
儘管京軍年後要大部分抽調到北方參加北伐,老朱還是讓郭英從近衛親軍神機營中挑給了一百名老兵,作為組建遼王親軍小旗、總旗一級的基層骨幹,同時又下旨讓山東臨清軍營準備六千新兵供朱植挑選。
這樣起碼能在人數上確保遼王在年後先成立一支親王私軍--廣寧中護衛。
朱植還提出再要一百騎兵,卻被老朱一口回絕:“國戰在即,你跟在後面輸送些糧草就行了,要什麼騎兵?”
這時他也知道,老朱正在組織北伐蒙元,連像安南等周邊小國家猴子一樣大的馬匹都搜刮一空了,確實沒有騎兵給他。
怎麼辦?涼拌唄!
他有時候真懷疑,老朱是故意派他到遼東吸引蒙古人火力的,好給馮勝大軍制造機會。
但轉念一想,反正現在老朱也不指望他去進攻,他現在也不指望騎兵,那只有想辦法搞搞建設嘍。
一想到搞建設,他慢慢又有了主意。
隨他來的幾個人雖然來自扶貧工作隊,但在這裡絕對是建設高手!至少建設一個大明版的新農村沒問題吧。
新年將近,朱植和郭英感覺手頭的事情越來越多,身邊的人卻越來越不夠用。
連續幾天上午,準備隨遼王之國的文武官員們帶著各種禮物到遼王府覲見,輪流表忠心。
朱植自然得親自接見,像模像樣地勉勵一番。
對於禮物,他一概不要,只提了個要求,儘量全家隨軍遼東。
他把後世當教導員的本事拿出來,不停地忽悠:
“遼東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
“遼東自有黃金屋,遼東自有倉中粟,遼東自有顏如玉。”
“人只要跟著到了遼東,總有官升,總有錢賺……”
到了下午,朱植還得根據和郭英、張石商量的結果,繼續找朝廷要東西,要兵將,要工匠,要雜役,要物資。
他首先以組建廣寧中護衛人手不夠為由,直接到兵部要來御前親軍武備名簿亂翻,看中了平安、盛庸等幾個沒有太大背景,也沒有顯著軍功,卻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兵部也沒有為難,不僅當場同意給人,還順便把平易、盛凡一起推薦了過來,說是前面幾人的兄弟,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
朱植大致算了一下,按大明軍制,原來遼西義州、廣寧二衛共有一萬一千人馬,再成立廣寧王府的中護衛又是五千多人馬,如果再兼顧遼東半島的蓋州和金州一萬多人馬,總共將近三萬人馬,後勤保障是個大問題。
修建城池和營房,研發火器,都需要大量的工匠保障。
如果搞建設,興修水利,開發農業,想悶聲發大財,也要有一定的工匠。
提到工匠,不得不說到大明工匠的特殊。
大明對工匠單獨編入匠籍,主要任務是營造都城、修繕皇宮,至於邊疆衛所建設,主要靠當地駐屯軍卒。工部和兵部派人指導一下,送個圖紙就算不錯了。
嚴格地講,工和匠又有區別,匠是工的一部分,也是工的精華所在。明朝百工繁盛,所以就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之說。
而且,老朱雖然對勳貴和文官們嚴防死守,但是對工匠們還是不錯的。
好多工匠服役都是採取輪班制,上十天,休十天,休息的時候還可以在外面接私活,把皇宮傳承幾百年來的技藝又傳向民間,促進了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