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時空之門120分鐘> 第174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4部分 (3 / 5)

款,原本的大明朝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李自成下崗了。(李自成先當驛卒,後當邊軍,算是純粹的大明朝的體制中人。畢竟這兩個工作都是享受國家撥款的。)必然和偶然的結合使得這個人成了給大明朝掘墓的領頭人。

王書輝當年在讀到李自成生平的時候,還比較戲謔的想到:滅亡了大明朝的人,居然是原本大明朝體制內的人物。不過他很快就對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寒而慄了。

在沒有王書輝和復興黨的存在的原時空裡,大明朝經歷了經濟危機財政破產之後,因為激烈的階級矛盾走向了滅亡。

然而在本時空裡,有了王書輝的出現和復興黨的崛起,實際上大明朝的經濟危機更加的嚴重了。

所謂“湖廣熟,天下足”。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全中國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從江南地區轉移到了湖廣地區。

大家要看明白了,之所以“湖廣熟,天下足”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湖南和湖北地區的糧食產量高。更主要的原因是,湖廣地區生產的大量糧食,是可以透過市場流通的商品糧。

在明朝以前,中國最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在江南地區。那個時候講究的是“蘇常熟,天下足”。

但是,隨著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大量繁衍,一方面江南地區的農業生產開始從糧食生產轉變為經濟作物生產。(到嘉靖年間,僅僅是為了滿足一個官方機構江南織造局的絲綢生產,就需要江南地區的幾府十幾縣進行“改稻為桑”,從生產糧食轉變為種植桑樹。)

另一方面,因為人口的大量繁衍,到了明朝中期,江南本地的糧食生產就已經無法滿足本地區人口的需要了。因為大量的幾十萬人口甚至百萬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的不斷出現,江南地區從糧食出口地區,變成了純粹的糧食進口地區。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湖廣地區因為豐富的水利資源和天然的農業生產條件以及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成為明朝唯一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成為當時將近兩億中國人名副其實的糧倉。

(現代中國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中,東北地區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目前已經被東虜後金佔據。江南地區的江淮平原和太湖平原一方面要進行經濟作物種植,一方面因為人口發展和城市的集中,糧食生產甚至已經不能滿足本地區人口的需要。江西的鄱陽湖平原、四川的成都平原和兩廣地區的珠江三角洲,因為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的限制無法實現糧食外銷。只有湖廣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漢平原,一方面氣候條件和地貌水利條件滿足糧食生產,一方面因為地處長江兩岸交通便利,滿足商品糧生產的條件。)

所謂商品糧生產基地,指的是這個地方不僅能夠大量的生產糧食,而且這些糧食不僅能夠滿足本地區人口的糧食需求,還能夠大量的剩餘進行外銷。本來,因為小冰河氣候的影響,到了明朝晚期,湖廣地區的農業生產像全中國各地區的農業生產一樣開始進入到全面衰退階段。湖廣本地的糧食就已經開始大量減產了。

復興黨在王書輝的領導下在荊州地區發展起來之後,最先進行的擴張就是針對漢江平原的。從1621年到1625年五年的時間裡,復興會依靠槍桿子和人民群眾的支援,主要透過土地“贖買”和“轉讓”的手段,使用土地改革作為補充手段,花費了五年的時間,將整個江漢平原地區的土地和農民全部掌握了起來。

到1626年,整個江漢地區的土地和農民幾乎全部在復興黨的強力推動下轉變為工業化農場和農業工人。

現在,遍佈在江漢平原的農業生產單位,全部都是當地農民和復興黨從各地吸納而來的流民組成的生產建設兵,使用超時空種子,使用大型、自產、機械化農業生產裝置,使用百分之七十超時空進口和百分之三十自產的化肥和農藥,以及先進的科學農業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