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歷史軍事>去大明湖遊玩發的文案> 第72章 建設中抓戰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2章 建設中抓戰備 (2 / 3)

沒有了是非根,最適合遠洋執行任務了。

宋忠的夜不收從遼陽傳來一條極為重要的訊息。

蒙元遼王阿扎失裡和開原王納哈出的心腹部將賴臘武並不是一條心,對蓋州和金州的攻擊虎頭蛇尾,不僅沒有攻下金州,蓋州也還在明軍手中,兩城還有一月之糧。

但是,五萬高麗大軍已經抵達鴨綠江南岸,對遼東虎視眈眈……

當越來越多的情報擺到自己案頭的時候,朱植也有點躊躇滿志的感覺,是時候下決心了。

他召集遼東都司和王府護衛將領再次開了個小會,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通報了自己的決定:

“收復遼東半島已經刻不容緩,本王決定,先暫時不成立廣寧左護衛,而是效仿臨清軍營,從剛剛來的八千名新兵中抽調五千人在廣寧城進行集中訓練。”

“黃湜和右軍副千戶盛庸共同帶兩千名新兵到凌海屯守,初步成立廣寧中屯衛。盛庸負責軍務,黃湜負責屯務和民政管理工作,繼續擴大耕種面積。”

“懿州屯墾也不能放鬆,由廣寧衛派一個千戶帶領剩下的一千新兵前去接替朱大能。”

“中護衛全軍加緊戰備訓練,十日內做好出徵準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而,廣寧中護衛各項準備工作並不算充分。

張石這裡,中護衛骨幹就剩下平安的後軍還需要五、六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集訓。

他又向遼王反應了在訓練中遇到的三個問題:

“一是按大明軍制,千戶以下采取十進位制的編制,指揮不便,沒有後世的三三制方便指揮。”

“二是中護衛沒有弓弩箭矢,遠端火力打擊力量不足,需要加快火槍製造速度。”

“三是部分人員還穿著棉襖,沒有輕便的春裝,容易造成人同冷熱失衡,傷風感冒。”

應該說張石的問題很客觀,很及時,也很重要。

朱植卻答覆道:

“在冷兵器時代,十進編制有他的合理性,更能體現人力密集性的優勢。”

“至於火槍製造,只能優先滿足朱大能的中軍,然後是前軍。其他各軍還是手持大刀長矛冷兵器,暫時依託新式戰車進行防守反擊訓練吧。”

“至於換裝問題,郭鏞、郭鑑從山東已經運來了大批棉布,大能三嬸的裁縫局正加緊生產春裝。”

“蒯富那裡,已經又生產了一百支迅雷銃,一個月應該能夠生產二百支迅雷銃。”

烏雲壓城城欲摧,廣寧城軍械司四個局迅速轉入軍工生產模式。

在婉清的幫助下,火藥已經得到顯著改進,關鍵是解決了容易受潮板結的問題。

新式戰車又造了一百輛,左、右、前、上四個方向都用鋼板加固,左、右、上三個方向均可搭載一窩蜂火箭,人員可以從車廂內部透過望孔點火,也可以透過滑軌調節火箭高度。戰車的防禦力和攻擊力大大增強。

刀劍局已經生產一千把軍工鏟,還有一千杆長槍。

遼王現在非常重視長槍,也就是長矛,或者叫做矟或馬槊,只不過在外觀上大同小異,各個朝代、各個民族叫法不同罷了。

雖說騎兵理論上在戰場上一騎當八步,但在實戰之中,大明屢次以步當騎,橫掃天下,主要倚仗就是江淮長槍兵。

朱元璋手下悍將謝再興,孤守蓋、金二城的葉望和馬雲,以及遼王身邊的郭英、楊文,個個是長槍兵王,蒙古鐵騎的剋星。

因此遼王借鑑楊文長槍兵的經驗,要求生產長槍時一律採取四米的長度,足以在安全距離剋制敵方騎兵。但是再長也不適用,他覺得亞歷山大六、七米的長矛陣其實就是一個虛假的笑話。

蒯富又收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