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1部分 (3 / 5)

都驚訝起來。

自隋起,水稻的種植量大起來,也有少數優良的稻草種兩季的,但那種屬於極少極少的。關鍵就是缺乏好的稻種。

一季生長週期一百多天,那就是三個半月,得三月後才能種,三個半月後,差不多就是六月底甚至是七月了。

趕在立秋前種第二季,但再長三個多月,就來不及了,寒風霜凍會讓水稻無法抽穗的,會被凍死。

也許在嶺南可以種兩季,但在長江淮河流域,肯定種不了兩季。

而大唐如今,嶺南那屬於蠻荒未開發之地,也就淮河流域和長江下游算是開發的還錯,連長江的中上游都還不行,大別山、湘楚,那都還有好多蠻族的。

因此可以說,李超一說有一種新的稻種,生產週期才不過五十來天,產量卻比現在的稻種高,而且耐旱且不擇地等優勢時,李世民他們都一臉驚訝,驚訝過後,都是一臉懷疑。

占城國那種蠻荒之地的小國,能有這麼好的東西?

“真有這樣的稻種,朕怎麼以前沒聽說過啊?”

其實占城稻,也不完全是占城國的稻種,而應當說是中南半島上的占城、真臘都是盛產稻米的,他們那的稻種算是自然培養而成。

因為自然條件好,氣候溫度以及雨水光照好,使得那裡的人種稻很簡單,根本不需要什麼水利灌溉設施,也不需要什麼優選種子,也不要育秧移栽這麼麻煩。

都是粗放耕作,耕地破塊不深,也不育秧,直接就田點種,更不移秧。種了之後,反正是旱不求水,澇不疏決,既無糞壤,又不耕耘,一任於天。

可就是如此,因為稻種耐旱耐澇,加之當地的氣候條件好,他們的水稻產量卻還很不錯。

“暴殄天物啊!”

李世民他們聽李超講故事一樣的,把占城人種水稻的方式說出來後,氣的李世民直拍大腿。

“簡直是沒天理啊,他們這樣瞎種,居然還有好收成!”

“陛下,這就是稻種好啊。如果我們有這些稻種,進行稻種優選,然後育秧、移栽,精心照顧,保水保肥,除草等,這產量會更高。”

李世民盯著李超問,“如果你這裡種占城稻,能種兩季嗎,一季能有多少石收成?”

“陛下,這裡的氣候還是不如江淮地區的,種一季稻還好,種兩季可就不大行。不過如果有占城稻,也是能種兩季的,但水卻不行。沒有水,光靠打井抽水,不行,成本太高不划算。如果只種一季,產量上,增加倒不會太多,按現在我們這種精耕細作之法,保肥保水,一畝估計能達到六石溼谷。”

水稻的出糙率一般能達到百分之七十多點,要去除癟子,碎葉、爛子等,最後把稻穀轉成糙米,一石能出七鬥多點。而溼谷曬乾水分後,也會減輕不少。

鮮穀子含水率一般為百分之二十到四十左右,曬乾後,也還會有百分之十多點。一石穀子曬乾,一般還有八斗半左右。

一石幹谷,能出七鬥二三左右的糙米。

這麼一算,一石鮮谷,最終能出六鬥二左右的糙米。若種這占城稻,一畝產六石溼谷,最終能出三石七鬥多的糙米。

很多,比原來的許多地一畝田產的溼谷還多。

“陛下,這占城稻若能引進,最主要的還是要在淮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推廣開來,那邊水稻田本來已經不少,若是能改種占城稻,而且在水較足的地方,推行雙季稻,那這糧食產量可就能大大增加,到時侯,江淮流域,可就是大唐的糧倉啊。”

可惜這個時候沒有玉米、土豆、紅薯,要不然,糧食更能大增。

“你手裡有占城稻?”李世民一臉激動的望著李超。

李超攤手。

“臣手裡沒有占城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