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在這裡抬不起頭來。’我當時想,村上的人情緒上來,要改變也難。但強行去做,雙方肯定要流血傷人。這時已下午三時了,溪口到衢縣的班車已沒有了,趕了25里路,來到龍游,搭上火車,到衢州已晚上七時了,當時肚子‘咕咕’地響也顧不上,就直往衢縣縣委大院奔,也巧,董炳宇書記剛下鄉回到辦公室,我想不到在淳安衝著董書記的一番氣話後,在衢縣縣委裡卻見到董書記。他一見面就說:‘老兄弟,你們移到溪口,我還沒上門來看望你,你們又有什麼事找上門來了。’我把村上建房的前前後後說了。董書記果斷地說:‘這是寺下村的不對。封建迷信一定要掃清。’他隨手拿起一張信箋,給溪口區委書記朱炳松寫了一封便信交給我說:‘看樣子,你飯還沒吃吧?’我點了點頭。他便叫秘書安排我吃飯、睡覺。我兩年沒吃到肉,那天晚上,董書記請吃的豬肉,我高興了好久一陣子。”
說到這裡,他又鬆了一口氣,丟掉了菸蒂,接著又說了下去:
“縣委書記的信,果真顯靈。我第二天把信交給了朱書記後,當天下午,寺下大隊黨支部和大隊裡幾位幹部都到區委去了,晚上寺下大隊黨支部書記找到我,開口便說:‘你們告了我們的狀,我們是口服心不服。’就這樣,我們村的房子造起了,大陽家的村名也叫響了,也真奇呢!45年來,我們村的房子已經是第三、第四代了,許多移民家都住小別墅了。我們六百多人的村莊這些年來出了三四十個大中專學生。而寺下村一千六百多人只有七八個大中專學生。他們怪當時的大隊書記、大隊長沒有堅持把好這個‘關’,讓淳安人佔了便宜。”
新安江水庫移民處於特殊時代大背景,過密的安置,不切實際的後靠,造成新安江人一次次重複轉遷,給他們造成了抹不去的傷痛。特別是在那饑荒中倖存下來的新安江人,更是難以忘記那“無產”和“無序”的遷徙。他們內心都憋著一股氣,一股時時刻刻都會噴發出來的怨氣。在我所到的省、市、縣、鄉、村中都聽到新老社員之間的矛盾,輕者“偷雞摸狗”之後的相互謾罵,重者動起鋤頭鐵耙、木棍刀槍,幾百、幾千人參加械鬥。他們為了什麼?為的是爭奪生存權。安置地的老社員把房屋無償地讓給新社員住,土地、山林採取了“一平二調”的徵用或是隻象徵地收取微薄的徵用費,他們也失去了很多很多。而新安江水庫移民總感到社會是欠著他們的,又感到是社會的“棄兒”。他們心不甘。新老社員雙方都感到國家虧待了他們。因此,新老社員之間稍有不順心的事就會冒出“火花”,燎原成“大火”波及到外鄉、外縣,變成難以撲滅的“火海”……
好在,歷史已經過去,無論老社員還是新移民,都已經開始了新的生活。('EXC')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