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小說。
而且還召集了一批翰林幫他代筆!
殷勝之只提供大綱,故事走向。而其他一切卻都要這些翰林們來寫……
要知道,那些翰林們每一個都是科舉精英之中的精英,飽讀詩書,文章個個天花亂墜。
然而現在卻陪著殷勝之寫通俗小說,卻也讓人很是哭笑不得。
尤其是,張秋臣疵著牙花子看著流傳出來,已經寫好的章節,面色古怪,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
“話說大明神宗天子在位,萬曆十八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
且說太尉洪信齎擎御詔,一行人從,上了路途,不止一日,來到江西信州,龍虎山上……
四邊並無一物,只中央一個石碑,約高五六尺,下面石龜趺坐,大半陷在
泥裡。
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人皆不識。照那碑後時,卻有四個真字大書,鑿著“遇洪而開”四個大字。”
“荒唐,當真荒唐……”張秋臣搖頭嘆道:“翰林人等,居然寫出這等文字……”
卻是這等文字,在張秋臣這等同樣是飽讀詩書,翰林華彩的人物眼中,卻是粗陋不堪,不忍淬讀。
“這等通俗小說,不過話本而已,當然是給普通百姓們看的。當然不可能寫成駢四儷六之文……
其實,這是好事。我估計是天子有意讓政……”
“哦?如何說?”
張秋臣聽了這盧繼普的話之後,心中一動,不免問道。
原本殷勝之登基之後,張秋臣以為自己遲早也要被殷勝之趕回老家吃老米飯的。
卻不曾想,當今天子居然有著如此氣度,依舊將他留在朝堂之上,委與重任。
此時的張秋臣早已經被殷勝之收拾的心服口服,只願輔佐明君,復興大齊罷了。
以前儒家大臣那一套面對弱勢君王的聖天子垂拱,卻是再也不敢拿出來了。
“天子如今威望無與倫比,聰明聖智慧更是不用多說。
不過最厲害的還是,當今天子即使如此,卻也沒有依舊十分清醒剋制啊!
天子估計是有意退讓,給宰輔以更多權力!
上次我聽天子在朝堂上說,獨夫則民賊也。天子就算是不能和天下人共治天下,起碼也要和朝廷共治天下……
我原本還以為天子只是隨口說說,這世間又哪裡有人會主動分出權柄?
現在看來,天子所言非虛!”
“哦?當真如此?”張秋臣動容問道。
“平章大人不也聽到過,只是怕從來沒有真正放在心中去吧?”
張秋臣尷尬一笑,卻似乎正是如此。
那段時間正是他被殷勝之剛剛收拾的死去活來不久,當然對於殷勝之所說的話一點沒有聽進去。
現在努力回想,果然記得殷勝之說過類似的話。
“以一人而治天下,這就是以一人而敵天下。強勢君王或可為之,但是等到後來的君主,在沒有那等才幹,只會一步步丟失權力……”
張秋臣不知道,殷勝之這些話不只是發乎肺腑。
這些話不只是他從這個世界,還有夢中前世的歷史之中總結而出的經驗。
更是殷勝之在天柱江山圖之中,以大典王朝的數百年興衰,而驗證出的結論。
大體上,開國君王聲望能力都是極高,自然能夠壓服群臣,乾綱獨斷。
但是越到後來,沒有經過太多歷練的皇帝能力就會越弱,到最後,漸漸權力分化再想一言而決已經是不可能了。
尤其是最初的君王越是強勢,越是理想主義,越是將官僚集團壓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