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向著眾人緩緩道出,“顧愷之畫人物,非常重視畫眼睛,在畫史上被譽為點睛大師,他有時畫好一幅畫,數年都不點眼睛,旁人問他為什麼緣故,他卻說,‘四肢畫得好一點醜一點都無關緊要,傳神的地方就是這個眼睛,一點眼睛,人像就要講話了’,由此可見,他點睛的能力如何。”
“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另一個故事中被完全體現了出來,傳說有一年,在蘇京要建造一個大寺院,僧人請當時的達官貴人捐款,可是認捐的富貴人家沒有一個超過十萬錢的,唯獨二十歲的顧愷之寫了百萬錢,這就引起了僧人以及其他人的懷疑和嫉妒,認為他是在說大話,一個傾家蕩產都無一萬錢的人,如何能拿出這麼多錢。”
“可是顧愷之卻毫不在意,讓僧人為他在寺中準備了一堵粉牆,然後住在寺院,關起門來一個月,最後畫成了一幅維摩詰像,也就是早期佛陀時代的第一佛教居士,只不過他畫成的佛像,只有眼眶,而沒有眼珠。”
“將要畫眼睛時,顧愷之讓僧人當眾宣佈,明天他要給佛像點睛,第一天來看的人,需要向寺中捐贈十萬錢,第二天看的捐贈五萬,而蘇京城中的一些達官貴人,都是知道顧愷之畫像從不點睛,這次卻是要點睛,內心充滿了好奇之意。”
陳逸說到這裡,停下來話語,看了看現場眾人,都被他的故事所吸引,不由一笑,“哎,小夥子,繼續講吓去啊,最後怎麼樣了。”看到陳逸停了下來,有人忍不住的說道。
“到了第二天開啟寺門之時,顧愷之手舞畫筆,在眼眶中塗了幾下,本來如同死物的維摩詰像變得神采奕奕,眼睛中似乎放出了光芒,彷彿要從畫中走出來一般,讓前來觀看佈施的達官貴人,善男信女紛紛下跪膜拜,甚至於有些人激動的都掉下了眼淚,不到一會功夫,所捐的錢便達到了百萬之巨,連天京城裡的文人士子得知訊息,都忍不住前來觀看,這就是我們所常常說的畫龍點睛神來之筆。”
陳逸緩緩將他所瞭解到的故事向眾人講述了一遍,對於畫作生物中的眼睛,他深受顧愷之的影響,一幅畫作如果要有其神,那麼眼睛是重中之中。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夠畫好眼睛,已然可以使畫作傳神,這點從我們現在所觀看到的一些畫作便可以看到,我的故事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的聆聽。”陳逸微微一笑,向著眾人點了點頭。
老人此時站出來拍了拍手,“好一個畫佛點睛,這位小友所講的這個故事,顧愷之點睛最有名的故事之一,聽完了這個故事,相信各位都對於畫作中的眼睛有了不同的看法,那麼就讓我們看一看這位小友花了這麼長時間,所點出來的眼睛,有何不同,小友,能否讓他們一觀你所作點睛之筆。”
“老爺子,這自然可以。”陳逸點頭一笑,將自己的畫作放在了眾人的面前。
所有人聽完這個故事之後,都是對點睛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們更加期待著看一看陳逸所點的眼睛,會不會與其他人點的有所不同,在陳逸這張畫作放在他們眼前的瞬間,所有人都不禁揉了揉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這時,老人也是拿出了自己的畫作,“各位,這是我剛才所畫點睛之筆,你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幅圖有何不同。”
在老人畫作的對比下,現場眾人心中有些驚歎,這兩幅畫在未畫眼睛之前,是一模一樣,可是畫了眼睛之後,展現出的卻是兩隻不同的畫眉鳥,一隻眼神堅定,高聲鳴叫,而另外一隻,眼神有些閃躲,似乎在不斷的看著周圍,而其動作中的鳴叫,在這種眼神之下,也似乎變成了細微的鳴叫。
大部分人都難以相信,僅僅兩筆,兩點小小的墨水,竟然給人帶來了不同的感受。
對比著這兩幅畫,他們對於陳逸剛才所講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瞭解,畫鳥點睛,如同神來之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