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部分 (3 / 5)

條天險。

抵達了鄢陵後,趙弘潤並沒有第一時間進入鄢陵城,而是與宗衛們攀登附近的山丘,登高眺望鄢陵一帶的地形。雖然鄢陵城內必定會有當地的水路地形圖,但是那些繪於畫布紙上的地形圖,終歸會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偏差。

因此,趙弘潤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這片土地,畢竟以他超強的記憶力,牢記這些地形根本不成問題。

潁水郡,是地貌比較複雜的郡地,郡內多丘陵,因此,潁水郡內有許多以陵為名的城池,比如鄢陵、辰陵、安陵、信陵、襄陵等等,而在丘陵與丘陵之間,則多是地勢平坦的平原,以及眾多的河道。

不可否認,潁水郡是大魏疆域內河道最密集的郡地,那些眾多的河流匯聚起來,便是天下知名的潁水流域,其支流分佈甚廣,遍佈魏國、宋地、楚國、魯國,乃至於齊國,最終流入不同的海域,是這些個國家中頗為重要的水運、水利。

而鄢水,則是整個潁水的一個上游的小分支,河道起始於新鄭,經長社、鄢陵等地,最終匯入蔡河,再由蔡河匯入潁河。

其河道最寬為十五六丈,最窄處十一二丈,水勢並不湍急。相反,由於眼下正值深秋入冬季節,鄢水的水位明顯下降,這就使得楚軍的舟船難以從蔡河下游逆流開入鄢水,行駛到鄢陵城附近幫助楚國的步兵登陸對岸。

畢竟鄢水只是潁水體系中一條上游的小分支而已,它在深秋入冬季節的水位,並不足夠楚國的舟船正常行駛。

也正是這個原因,楚軍在鄢陵城一帶的鄢水對岸,造了幾座營寨,只能老老實實地憑藉步兵,強渡鄢水,攻打鄢陵。

然而,楚軍的情況也並不樂觀。

雖然說楚國起初堪稱勢如破竹地攻破了魏國好幾座有河川之險的城池,但那只是由於前線的魏將防備不足,或者兵力上不足以防守眾多的楚軍。

而隨著這些城池的陷落,戰敗的魏軍一步步後撤,最終撤退到了鄢陵城,這就使得鄢陵城內的守軍人數大增,儘管軍中計程車氣由於前線屢屢戰敗的關係普遍低迷。

據鄢陵城向朝廷傳達的報訊,目前鄢陵城內有士卒超過萬人,其中包括兩千五百名的本地守軍,以及多達八千多人的前線潰軍。

不過在鄢水的對岸,卻有足足五萬多的楚軍。

而糟糕的是,這些楚軍並不是楚暘城君熊拓麾下軍隊中的全部,據前方的訊息稱,楚暘城君熊拓這回為了攻打大魏報當年宋地被魏天子所坑之仇,傾盡了他領地內的軍隊,再加上另外幾位熊氏王公貴族的軍隊,使得楚軍在潁水郡這一地的兵力,便達到了整整十六萬。

光是潁水戰場便投入了十六萬軍隊,再加上楚國攻打宋地的軍隊,如此也難怪大魏朝廷兵部的那些官員們普遍都不認同與楚國宣戰,因為兵力相差實在太過於懸殊了。

面對著如此強盛的楚軍,鄢陵城中軍民可謂是惶惶不安,就連撫守亦終日愁眉不展。

所謂的撫守,指的是鄢陵城的文官武將。

在大魏治下的地方城池,文武分離。

文官稱撫,也稱作縣撫、縣令、撫正等等,總得負責該地的刑事、民生、稅收等等事宜;而武將稱守,通俗點也叫武尉,是校尉級的將領,總得負責緝盜、治安、城防等事事宜,是撫的佐官。

鄢陵城的縣令姓裴名瞻,武尉叫做陳適,在以往,他倆只是大魏官吏中籍籍無名的地方文武官員,可是眼下,他們卻成為了前線品秩最高的官員,非但有數以數萬計的難民,還要掌管多達萬餘的軍隊。

當然,眼下鄢陵城內可不只裴瞻、陳適這兩名縣令與武尉,畢竟像辰陵等縣城失守後,當地的縣令與都尉們也紛紛後逃到鄢陵,不誇張地說,如今鄢陵城內有三個縣城的縣令與武尉。

這些人每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