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追魂奪命曲> 第5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部分 (2 / 4)

以及上下肢的協調配合。 火龍拳以擰腰轉胯、活戶旋肘為主,步走偏門,繞繞蛇行,運柔克剛,借力巧打,充分體現活、快、巧、變等風格。 龍形拳 龍形拳又名金龍拳,是一種取形練意的龍形拳術。 據內江市老拳師古思義手書《龍拳總論》記載:“龍拳即取龍之靈而練神也,龍形者,進退圓活,手法巧捷,神氣自然。靜之則如伏波,動之如萬馬奔騰。先練金剛之體,次練純陽之氣,眼明手快,步速身活而注重練步是也。”又云:“凡與人技,時動如山崩、靜如伏兔,運動如百練之鋼何堅不摧,身似游龍取水,見空即進……”。龍拳秘法有《龍拳歌》,拳歌雲:“吞吐兼施手法靈,浮沉上下神鬼驚,出波無蹤影難見,神光一盞貯黃庭”。龍拳秘法還有《龍形歌》一首,歌中說道:“龍形變化廣神通,噓雲吐雨勢如虹,疾如暴雨狂風起,圓活巧妙神氣溶”。這對龍形拳的風格作了概述;批龍形拳快速圓巧、吞吐浮沉、變化多樣的風格描述得生龍活虎,使人一目瞭然。 龍形拳技法要求:“力由腰發,氣沉丹田,神發兩眼,靈藏天庭,氣行手足,力加拳腳,呼吸自然,筋骨丟松,耳聽八極,眼視四方,留心注意,形態悠然,進退身步,手進身隨”。 龍形拳以拳為主,龍爪為輔,突出“五峰六肘”之運用,拳路精細,拳勢猛裂,竄蹦跳躍如蛟行空,扭擰摺疊如黃龍滾地。搶掌、快肘、大閉、埋伏等等招勢弓馬,陰陽結合。 龍形拳的源流較早,據《龍拳總論》記載“明末時,有鄧金義者傳徒鄒孝皮與漫權、張成虎二人,但二人均由行伍出身,奉旨把守臺灣。因八王之亂,人民逃散,由粵(廣東)入川,歷傳與梁某及楊、傳至楊桂芳和曾省傳陳文章及孫武超,武超至郫縣大倡此道,並傳文勉,文勉傳江文蔚,民國卅年,文蔚因公奉派來內(內江縣)指導、提倡,方傳古思義等數人。” 練習龍形拳應以功為先,拳路輔之,要求功藝結合。行功時要求:“凡練習此拳者,宜平心靜氣。閉口氣不上湧,雙眼由丹田提神平行遠視,眼神充足,上從天庭,氣取柔和,呼吸緩慢,神氣和一,始得其妙也。”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猴拳

猴拳 中國早在西漢時就有了猴舞和猴拳。西漢長信少府檀長清曾在一個盛大宴會上表演獼猴舞。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西漢帛畫《導引圖》 上有“沐猴灌”的名目和圖象,描繪的正是猴子的動作。明代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 。拳經捷要》也有猴拳的記載。金鐵庵在《醉八仙譜》中指出:"拳法之盛行南方者,以七紅、八黑、大小天罡、猴拳最為普遍。"峨眉山風景奇秀,其中峨眉靈猴更是拳家的仿生物件。峨眉猴拳遍及全川,拳路較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猴拳在動作質量、套路編排、表演效果等方面都有提高。自1953年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競賽大會以來,歷屆全國性武術表演比賽都有猴拳專案。 猴拳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術風格,但基本要領卻是共同的,即在眼、身、手、步等方面要做到 22 個字:剛、柔、輕、靈、綿、巧、躲、閃、神、束、抓、甩、 採、 切、刁、拿、扣、頂、纏、蹬、踹、彈。前10個字指的是整個動作的神態,中間 8個字指的是上肢手法,後 4個字是腿法。 近代猴拳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現,其動作內容既要模仿猴子機靈、敏捷的形象;又要符合武術的技擊特點;如出洞、窺望、看桃、攀登、摘桃、 蹬枝、 拼搶、藏桃、蹲坐、吃桃、喜樂、驚竄、入洞等都是具有形、法統一的猴拳動作。有的套路還編進一些跌、撲、滾、翻動作。猴拳要求做到形象、意真、法密、步輕、身活。形象就是外形要像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