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也就是後世的南京,從東吳開始便成為了政治經濟的中心,到了後世,更有秦淮兩岸煙柳飄香,秦淮八豔冠絕天下,甚至在唐代便有李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大夏朝百年,金陵自南唐之後便沒有受過戰爭的摧殘,如今也是商賈雲集,詩詞興盛之地。
金陵出事了?金陵能出什麼事?
“這些都是金陵的眼線和官員報來的,你先看一看。”夏康指了指書桌上的信件。
江寧從已經開啟的幾封中開始檢視,夏康接著說道:“皇商之事,我已然知道,你憑藉一己之力將楊家玩弄於股掌之間,如此權謀,不入世著實可惜,金陵之事,遠比預想的要嚴重,原本以為摩尼教在南方和蜀地盛行,但並麼有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誰能料到在金陵出了事。”
江寧一邊聽著夏康的講解,一邊看書信,半個時辰後,終於將這些資訊串聯成了完整的故事線。
摩尼教,在武則天延載元年正式傳入中國,開元二十年被唐玄宗下詔禁止,但是卻從未消失過,摩尼教教徒甚多,以至於後來逐漸發展成明教、白蓮教等,江寧所知的不少農民起義都是透過摩尼教開始的,現在摩尼教出現在金陵,讓江寧更加堅信一個道理,方臘起義是早晚的事情,而起義之後的都城便是他腳下的杭州,也就是說,未來一段時間內,很有可能杭州城會生靈塗炭,但也有可能歷史會出現偏差,就像現在是大夏朝而不是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也不是趙匡胤。
半個月前,大批摩尼教教眾聚集在金陵城外,發動了暴亂,金陵城守軍雖然擊退了摩尼教,但金陵城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城牆受損嚴重,摩尼教眾在進攻受阻的情況下,轉而進攻金陵附近的城鎮,十天前攻下了鎮江,將鎮江洗劫一空,現在天策將軍府已經出動五萬人馬前去圍剿,不日應該會將其鎮壓,但是有一個人的名字出現在了江寧的眼中:鄧元覺。
而夏康也提到了鄧元覺,此人飽讀詩書,又精通武藝,江湖人稱寶光如來,手中一把金剛鏟,無往不利,鎮江守將於敏中便是死在他的手中,因此才得以進入鎮江。
“天策將軍府五萬人鎮壓兩萬摩尼教眾,問題應該不大,不知夏老為何如此憂心忡忡?莫非是此間還有別的事情?”江寧放下看完的書信,開口問道。
夏康揉了揉眼睛:“不錯,大元王朝在瀋陽府與我守軍發生了衝突,這是想要以此挑起事端,進而從瀋陽府進攻,大元朝耶律戟與突厥王庭皇帝李元昊相互出使,耶律戟要求李元昊封他為大聖大元皇帝,你可知這麼做意味著什麼?”
江寧心中咯噔一下,他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良久才開口道:“突厥斷然不會答應大元朝的請求的,冊封為皇帝便是要分庭抗禮了,二者建國雖已有十餘年,但都處在養精蓄銳的階段,現在要冊封,就是要你承認我與你平起平坐的地位,你不同意我就會動手,也就是說,突厥與大元,早晚都有一戰……”
“不錯,我果然沒有看錯你……”夏康忽然起身,看著江寧笑了起來:“兩耳不聞窗外事,心中卻又萬千秋,紫川,你果然是大才。”
夏康走到江寧身前繼續道:“如此一來,我大夏朝的態度,就極有可能會決定了此戰的結果,而我河西十六州之地,能不能失而復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江寧點了點頭:“聯合大元朝進攻突厥,腹背受敵,大元朝勢必會妥協,而這個物件一定要是我們,只有這樣,十六州才能夠不動一兵一卒拿回來,我們付出的代價,不過是承認大元朝的地位與我大夏朝平起平坐罷了。”
“呵呵,知我者,紫川也……”夏康呵呵笑道:“而官家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另外,大將軍與太尉,想讓我入京,若是開戰,當年老夫撒下去的魚餌,也就該收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