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己直接控制,顯然要比留在金國充當金人的棋子要好得多。
假如“把柄論”的支持者們還不服,不妨推開所有的假設和推理,看看歷史上類似的個案。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皇帝被俘虜之後再送回國的。國內已經另立新君的情況也有多個例子………比如唐朝的唐玄宗和明朝的正統皇帝。
當唐玄宗和正統皇帝回朝的時候,他們在朝中還有一股潛在的政治勢力可以倚仗。然而在新君面前,他們只能接受既定事實,俯首稱臣。
所以,“把柄論”的支持者們,大多是對歷史泛泛而談之輩。
既然如此,那麼高宗皇帝用十二道金牌強行讓岳飛班師回朝又是什麼原因?
陳豆認為,有兩個因素造成前所未有的十二道金牌的出現:一是秦檜的私慾;而另一個就是高宗皇帝的慵懶。
秦檜的私慾很容易理解。
高宗皇帝之所以要委用他,就是因為他秦檜跟女真人諳熟。容易達成協議。一旦高宗皇帝知道南宋的兵力已經超過金國,轉而支援主戰派,向金國發動討伐,要收回前朝的失地,他秦檜豈不是馬上跌落萬丈深淵之中?
所以,秦檜肯定要千方百計對高宗皇帝隱瞞真相,或者對真相進行扭曲。讓高宗皇帝依舊認為金兵勢大而不可敵,讓高宗堅持與金人議和的政策。
只有這樣,他秦檜才能在朝中保持自己的權勢。
另外一個原因就比較難以理解。憑什麼說高宗皇帝慵懶,為什麼他的慵懶會導致岳飛在大好形勢之下撤兵?
簡單地說,高宗皇帝是一個典型的甩手掌櫃式的皇帝,自己不太過問朝政。而把權利更多的交給了宰相的手中。
從李綱、黃潛善開始,一直到秦檜為止的十任宰相,都無一例外地得到高宗皇帝的絕對信任,都能夠實施自己的主張,其中就包括了主戰派張浚的把首都從臨安府往前推進到建康府的主張。
事實上。這十任的宰相,除了李綱、黃潛善和汪伯彥這三位是在戰火中因為犯錯而被貶職外。其餘的宰相們大多是因為各種原因自動辭職,而秦檜更是老死在宰相的位置上。
可以說,秦檜的對事實的極力扭曲和隱瞞,再加上自己的懶惰和不求甚解,讓高宗皇帝對當時的國際形勢發生了嚴重的誤判。
金人的數次入侵和秦檜的刻意恫嚇,使高宗皇帝早早早就被嚇得患上了嚴重的“恐金症”。
在他的心中,金國永遠是那樣的堅不可摧,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女真人也根本不可能失敗。
自從得知父親徽宗皇帝的死訊,每次和議,高宗都不厭其煩地要求金人送還欽宗趙桓。當然,送還趙桓只是和議內容中的一個附帶條件,和議的真正目的還是為了爭取到自己的生存權。
為了和議,高宗皇帝可謂處心積慮,絞盡腦汁。從逃亡的那一天起,他從來都沒放棄過對和議的追求。
也許有人會為他辯護道:南宋初建,基礎差,底子薄,又遭受金國連續打擊,國民經濟嚴重受創,民生凋敝,高宗既覺得金國過於強大,自己無力收復失地,他透過和議來解除來自金國的威脅,使國家得以生存,又可以休養生息,使國力得到恢復,不也很好嗎?
是的,高宗皇帝在這個問題上實在是太悲觀了。
他沒能正確判斷出隨著抗戰的深入,宋金的勢力對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宋軍收復中原失地根本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於是乎,在秦檜的刻意引導之下,高宗皇帝選擇了卑躬屈膝來保全自己。
結果是,女真人摧毀了他的故國家園,擄掠走他的臣民,殘殺了他的親人,甚至虐殺了他的父親,姦淫了他的母親,姦殺了他的妻女,等等。
但面對金人,他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