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閣道星,舊咸陽宮對應著營室星座,新朝宮靠近極廟,所在區域對應著天上皇帝的住所。這種建築格局被概括為“象天建都”。如此規劃與帝國合法性緊密相關。若帝都咸陽依照此規劃建成,將成為天下最為神聖的地方,秦始皇的統治便如同天帝在天極統治天界一樣天經地義,向臣民宣告帝國的萬世長存,這與傳國玉璽上“受天之命,皇帝壽昌”的理念完全相符。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秦始皇進入長生陵實施修煉三千年之後,二世並不長久。隨後,項羽入關,宮殿盡數被毀。劉邦定都關中後,蕭何於渭水以南、秦始皇宮殿群的廢墟上規劃修建長安城,宮城區域城北似北斗,城南像南斗,理念與秦始皇一脈相承,均為“象天建都”。更為深遠的是,秦始皇的這一理念並沒有隨著宮殿的焚燬而消逝,而是從秦朝都城的廢墟中涅盤重生,深深地影響著後世。它發展成為“象天法地”的思想,中國的很多古都,如洛陽、南京、北京等,在作為都城時的建築規劃中,都能夠尋找到這一理念的蹤跡。秦始皇雖在長生陵中,但他關於帝都建設的偉大構想,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說是百代皆行秦政治了。
而回到當時對熒惑守心和天降隕石,面對連續發生的異象,秦始皇也採進步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首先,他派遣御史逐戶排查刻字之人,但一無所獲。隨後,他下令處死隕石旁的所有人家,並焚燬刻字的隕石。對於送玉璧的神秘人,他也下令追查,但同樣沒有結果。
此外,秦始皇還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鑄成十二金人,以加強對社會的控制。他也積極尋求長生不老之法,希望能夠延長自己的壽命,以應對可能的危機。
然而,這些措施並沒有消除秦始皇內心的不安和恐懼。異象的接連出現,讓他對自己的統治和未來產生了質疑。同時,六國貴族的蠢蠢欲動也讓他意識到潛在的威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秦始皇可能更加加緊了對六國貴族的打壓和監視。
總體而言,秦始皇試圖透過強硬手段和加強統治來應對異象,但這些措施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加劇了社會的緊張氛圍。最終,秦始皇在憂慮和不安中進入長生陵修煉。
贏垚作為二十一世紀穿越時空至秦末的文學大咖,當然知道秦始皇的累。也知道他的高度。
秦始皇站在高聳的城牆上,俯瞰著他的萬里江山。他深知歷史的週期律,明白一個強大的帝國也難免走向衰落。然而,他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不是在上層分配方面進行改革,而是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
在那個剛剛統一大秦的時代,秦始皇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洞察力,認識到了底層矛盾的存在。他企圖透過輸出戰爭和肉體消滅的方式,來解決秦國的根本問題。他相信,透過對外的征服和擴張,可以為國家帶來更多的資源和土地,從而緩解內部的壓力。
然而,秦始皇的嘗試註定要面臨重重困難。在生產力落後的兩千年前,戰爭的巨大消耗使得國家財政吃緊。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而同時進行的大工程又耽誤了農業的發展。這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國家財政空虛,需要透過徵稅來填補,而農村失去了青壯勞動力,導致田地荒蕪,無法交上稅款。為了應對經濟壓力,國家只能繼續徵稅,而農民為了逃避賦稅和保住性命,紛紛逃離農村,聚整合了一股股山賊勢力。
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天災也來湊熱鬧。公元前 212年,秦國的氣溫急劇下降了 1.5度。儘管當時仍處於歷史上的暖期,但這 1.5度的降溫在大動盪時期卻產生了重大影響。原本就脆弱的農業系統在降溫的衝擊下,產量進一步減少,許多地方甚至顆粒無收。農民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吃掉種子,秦國的大地上出現了一幕幕悲慘的景象,死者相望,哀鴻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