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深處,一個外星人留下的秘密基地。在那裡,他們可以控制整個地球的內部結構。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憑藉簡便的操縱,令融巖從地表某處噴發。外星人為什麼謀而不動?衛斯理如何找到這一基地,他有沒有抵禦巨大權力帶來的誘惑,倪匡層次分明地給我們講了這個故事。
推薦理由:
在倪匡筆下,衛斯理周遊世界,而不限於香港一隅。這是這個系列可以稱為科幻作品的一個重要方面:真正的科幻作品要淡化地域色彩,塑造全人類的英雄。在這部小說裡,衛斯理深入南極,最終拯救了世界。如果它能夠搬上銀幕,許多已經厭倦了總由美國人拯救世界的科幻迷,可以換換口味了。
四、鄭文光的《戰神的後裔》
故事大綱:
這是一個極具現實主義風格的宇航故事。未來時代,人類已經在火星上移民。但等待著他們的是艱難困苦,而不是鮮花和掌聲。小說結尾處,一個宇航員失事,飛入太空,成為火星的“第三顆衛星”。由於火星在西方被稱為戰神(瑪爾斯),於是,他的遺體便被稱為“戰神的後裔”,供後人憑弔。
推薦理由:
鄭文光以《飛向人馬座》而留於中國科幻史冊。但以筆者所見,《戰神的後裔》是他藝術水平的最高代表。只不過這部小說發表不久,中國科幻便迎來了一次低潮。它的影響力無從開發。身為天文學家和科幻作家裡文筆最佳的幾個人之一,鄭文光這部作品無論科學上還是藝術上都很豐滿,值得搬上銀幕。
五、葉永烈《腐蝕》
故事大綱:
一顆衛星墜毀於中國西部沙漠,從太空中染上了強烈的腐蝕性細菌。科學家們既要面對自然界的腐蝕,又要面對科學界腐敗現象的腐蝕。
推薦理由:
這是一部中國版的《死城》。但由於它直面了科學界內部的腐敗風氣,所以擁有超越時代的保留價值。到今天,科學中的利益成份越來越多,《腐蝕》更可以作為某種警世片搬上銀幕。當然,今年的社會背景遠不同於二十年前。要作一定的改編才行。
六、楊道永《與烈日擦肩而過》
故事大綱:
在一個太陽黑子活動高峰年,各國都停止深空探測的時候,一艘中國飛船冒險出發,試圖搶先登陸火星。途中被隕石毀損。宇航員們生存的唯一希望,是降落在一個“掠日彗星”上,被它帶到地球附近。而這顆彗星的軌道離太陽極近,最近處,竟然從太陽冕中直穿過去……
推薦理由:
儘管環境被設定得如此極端,但原著作者完全處理好了技術細節,使得人類與“烈日擦肩而過”變得真實可信。“神舟號”載著楊利偉上天后,便有人撰寫文章,研究中國科幻搭乘這艘飛船“升空”的可能性。筆者也同意這個觀點。但那需要一部技術、情節、情感俱佳的作品,而不能是一個應景之作。
七、劉慈欣《地火》
故事大綱:
一個名叫劉欣的礦業專家提出設想,控制煤層在地下燃燒,製成煤氣引到地面。使得采煤業導致的死傷降為零。當然,這個技術必須要有大規模實驗。而第一次實驗是失敗的。它幾乎燒燬了整整一座城市……
推薦理由:
劉慈欣和王晉康、柳文揚、何宏偉等一樣,是深受廣大科幻迷喜愛的科幻作家,但同樣也是過純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難以引起非科幻迷的興趣。《地火》是罕見的例外。這幾乎是他最接近“現實主義”風格的科幻小說:煤礦事故、下崗工人、老工業區改造,等等。作者工作單位是一家電廠,是採煤業的“下家”。所以,他對煤礦的描寫可觸可及,生動形象。尤其是對“地火”(煤層自燃火)的描寫,不僅真實,具體,而且有很多視覺元素可以挖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