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探索之路> 第7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0部分 (3 / 4)

包括《大廈》、《迷藏》、《古聲》、《眼睛》等等。他的早期作品嚴格遵循科幻創作規律,許多作品都引入當時西方科幻的主流題材,如《規律》中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筆友》中的人工智慧、《合成》中的腦移植,等等。1976年創作的《頭髮》堪稱倪匡科幻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頂峰之作。同時,衛斯理科幻也是中文特色科幻的典型代表。在倪匡筆下,衛斯理這個人物從性格、價值觀、思維方式到生活習慣,都是典型的“中國人”。在《極刑》中,作者將司馬遷、岳飛、袁崇煥等歷史人物的受刑過程從瞬間變成永恆,可以從中看出倪匡精神世界裡堅決地保持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價值取向。如此鮮明的華人形象,在兩岸三地的中文科幻小說裡並不多見。

與六、七十年代同期開始創作的大陸、臺灣科幻小說不同,倪匡當時的科幻小說在今天一代新讀者中的影響仍然不亞於以前任何一個時期,這充分說明了它們在藝術上的吸引力。

與倪匡在市場、媒體、主流文學界所受到的重視呈鮮明對比。以筆者所聞,大陸科幻界對倪匡科幻小說的評論不僅很低,甚至多有冷嘲熱諷。一些朋友可能是不瞭解繁文圖書市場的運作機制,或者不瞭解倪匡本人的創作背景。有的作家僅以文人式的思維去判斷,不理解倪匡為什麼靜下心來,創作一兩部能夠流傳百世的作品。

再有一些朋友,是對倪匡的作品接觸極少。除重慶的舒明武曾經大量閱讀倪匡小說外,大陸主力作者幾乎均非倪匡小說的讀者,僅僅是聽說他的書很流行,便隨機地拿幾本翻閱。以筆者個人感覺,倪匡認真創作,能夠體現他寫作實力的科幻小說,不及作品總數的十分之一。而倪匡本人,或者出版商從未對其作品進行精選,所以,這隨便挑中的作品,屬於濫作的可能性極大。而單憑隨便抓到的幾本倪匡作品去判斷,很容易形成倪匡小說是偽科幻、劣等科幻的印象。

除此之外,這種幾乎一致的劣評,也未嘗沒有文人相輕的原因。同樣寫科幻小說,但論及作品發行量,個人關注度,大陸科幻作家無一人能與倪匡比肩。但是需知,倪匡在今天所擁有的影響力,是憑几百部作品,加上四十年時間慢慢積累出來。即使某些大陸作者確實創作了質量更高的科幻小說,也必須靜待足夠的時間,去擴散它們的影響力才行。

另外,倪匡在科幻方面,於香港的小環境下可謂獨學而無友,那裡完全沒有一個象武俠圈那樣成熟的科幻圈,供他切磋、借鑑。一個單槍匹馬的戰士,能夠打下如此江山,我們只能欽佩他驚人的創造力。要求倪匡創作十分“正統”的科幻毫無現實意義。

在華人世界裡培育了兩三代、成千上萬的科幻愛好者,這就是倪匡給予中國科幻最大的貢獻。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九章:緣系東方之珠(3)

第三節:又一位重量級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倪匡創作力下降後,黃易槓起了香港科幻大旗。稍後於九十年代中期,他的科幻小說進入大陸,迅速贏得無數讀者。

黃易本名黃祖強,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八十年代後半葉開始創作科幻小說。與倪匡相比,黃易是更為“正統”的科幻作家。他的早期短篇小說,如《幽靈船》、《超腦》等等,都是很傳統的科幻作品。後來,黃易認為,西方科幻重技術而輕人性,遂自創“玄幻”小說,其宗旨,主要就是把東方神秘主義玄學與傳統科幻融合在一起。後來,“玄幻”這個名稱擴散開去。成為一類相似作品的代名詞。

黃易實踐自己“玄幻”理念的代表作是凌渡宇系列,包括《月魔》、《上帝之謎》、《聖女》、《光神》等十餘部中篇作品。凌渡宇是一個類似007的很西化的海外華人,但又受過最正統的西藏宗教玄學訓練。他身為秘密組織“正義同盟”的成員在世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