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探索之路> 第88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8部分 (3 / 5)

學就曾經是這樣的。在西方,這個概念的形成曾經有過比較混雜的歷史。例如出現過scientific(科學傳奇)pseudo scientifie story(模擬科學小說)science romance(科學空想)off…trail story(脫軌小說)different story(奇異小說)impossible story(不可能小說)scientifiction(科學小說)astounding story(驚奇小說),等等。《通俗文學十五講》25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最後,其英文名稱定為science fiction,中文名稱定為“科幻小說”,也並非就是最準確的稱謂。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結果。

奇幻文學是“Fantasy”一詞的中文翻譯。在英文裡,“Fantasy”和“Science fiction”很容易區別。但翻譯成中文,就有些困難了。有的文章裡把它翻譯成“幻想文學”。這樣,在中文語言環境下,和科幻文學便形成了種屬關係。其實兩者是平行、並列的。翻譯成“純幻想文學”也不妥。使用這種翻譯的朋友,多持如下的看法:科幻是受約束的幻想,必須在科學範圍內幻想。“Fantasy”便不受約束,可以“怎麼幻想都行”。其實,“Fantasy”絕不是“怎麼幻想都行”,約束它的,是各國宗教與神話傳統。如果真要提“怎麼幻想都行”的純幻想的話,應該是超現實主義。這個型別文學不要求其超現實情節有任何解釋,科學與魔法的都不要。

現在,“奇幻”這個譯名影響似乎最大,筆者也便暫且接受下來,指稱那些有超現實情節,並賦予超自然解釋的小說。雖然筆者認為,奇幻中“奇”這個字很不恰當。科幻小說難道不“奇”嗎?

奇幻文學發展了千百年,也存在著象科幻文學那樣的型別的再劃分。現在被認為是主流奇幻的奇幻文學,其實是在現代英國文壇裡發展出來的。它們都使用虛擬的中世紀背景。其魔法體系則來自中世紀歐洲的神話傳統。這是它的源文化。只不過,中國讀者不熟悉這些文化傳統,才感覺“怎麼幻想都行”。西方讀者如果閱讀西遊記的譯本,是否也會感覺吳承恩在隨意地幻想呢?他們並不知道“崇佛抑道”是怎麼回事。

除了主流奇幻外,還有宗教奇幻文學。它們嚴格地從各宗教體系中選擇體裁,其思想感情也與宗教教義有千絲萬屢的聯絡。比如前蘇聯早期作家布林加科夫創作了《大師與瑪格麗特》。在這部奇幻小說中,撒旦化身為黑貓,戲弄蘇聯官僚。在整個故事裡,基督教的思想處處體現。甚至有大段篇幅在展示彼拉多(將耶穌釘上十字架的羅馬總督)的懺悔。其它如美國影片《十戒》等,都是直接取材於宗教的敘事作品。

第三種奇幻作品,是現代背景的奇幻作品。背景一般設定在當代,大都市、車水馬龍與神鬼並存。如《天使在人間》等等。雖然背景放在當代,而其內容仍不出各國傳統魔法文化的背景。比如,歐美的現代奇幻作品常以吸血鬼、狼人為題材。港臺的現代奇幻作品則以殭屍、狐鬼為素材。

奇幻文學研究剛剛開始。對於奇幻文學,還有其它的劃分方法。比如,在《幻想文學漫談》一文中,作者雨夜屠夫將幻想文學分為科幻、奇幻、魔幻、玄幻四類。其實,“玄幻”只是當年黃易和書商一起炒作的一個概念。雖然現在影響很大,但從邏輯性,畢竟不是單獨的一類作品。被稱為“玄幻小說”的作品。如果沒有鬼神,則是科幻。有鬼神則是奇幻。玄幻最多隻能說概括了某種風格。一個概念的生命力,最終還要看它是否說出了某種“惟我獨有”的內容。玄幻是無法這樣定義的。

至於“魔幻”,作者認為它就是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當然,如果硬性規定兩者等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