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正一反,提出了我個人的看法。它們沒有什麼資料性,大家不妨最後再看。
《世界科幻名家名作》是我從十卷本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找到的所有關於科幻文學的詞條。如果說,在當代,中國主流文學與西方主流文學在水準上有不小差距的話,那麼,中國科幻文學與世界成熟形態的科幻文學之間差距更為懸殊。如果在座的哪位理論家、評論家想找最能體現科幻文學本質特點的樣本來研究的話,恐怕我只能提供西方科幻文學中的精品。
這也是我把這個資料放在最前面的原因。
但是,無論起點多低,中國科幻文學最終還是要由中國人自己來發展。所以介紹中國科幻文學現有成就的部分是這個小冊子的主要內容。第三篇《中國科幻的百年曆程》是我向本次年會提交的論文。它從“面”上概括介紹了中國科幻的百年興衰史。第四篇《中國科幻藝術一百人物傳》則從點上介紹了這段歷史。這樣,作到點面結合、縱橫交錯。第五篇《中國科幻藝術研究回顧》介紹了到目前為止國內僅有的一些系統研究科幻文學的嘗試。中國科幻創作本身已經很薄弱了,從這樣薄弱的基礎上產生的科幻理論肯定更為薄弱。但要進一步研究中國科幻的話,這些努力都是應該得到關注的。這三篇文章加在一起,實際上是一本中國科幻發展史的提綱。可惜我無法單憑個人能力來完成這樣一個工程。
以上這本小冊子,就算是我給大會提供的書面發言。剩下的時間裡,我還想作個口頭髮言,談一個小冊子裡沒有寫到的問題:科幻文學能夠對主流文學有什麼貢獻。我想,對於在座的主流文學界人士來說,恐怕這更是大家關心的方面。
從這幾天的大會發言、小會討論以及平時閒談中,我感覺到,中國文學需要大變革,這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任何時代任何領域的變革,其最初的萌芽總是從非主流、體制外、民間力量那裡產生的。今天相對於主流文學來說,有通俗文學、網路文學等非主流文學形式。在這些文學形式中,科幻文學是最有潛力,並且能夠給主流文學帶來最多新鮮血液的一種。為什麼有這個結論?這要從科幻文學的本質特點上談起。
自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以來,一百八十二年中,經過世界各國科幻文學家的共同建設。科幻文學形成了如下三個主要特色。首先,科幻文學是惟一把科學作為審美物件的文學樣式。文藝工作者的職責就是努力從世界的每一個地方發現美,再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把它們表達出來。但正是在科學這個影響巨大,任何人都不可能視而不見的領域裡,主流文學家一直是迴避的。在許多主流文學界人眼裡,科學就是咬不動、嚼不爛的公式和定理,談不上什麼美。另一方面,職業科學家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科學技術中存在的美和人性的成份,但他們不善於把這些感受表達出來。正是科幻藝術,成為溝通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橋樑,使科學技術第一次成為審美物件。
而且,科學發展將如何影響整個社會,甚至將如此改變人性本身,這也是科幻文學的基本話題。所謂現代化的負面作用,在文學中首先為科幻小說家所注意到,並創作過大量相關的作品。從飛機、汽車到原子能、電腦,再到克隆技術、網路技術,幾乎沒有哪一種能夠改變社會面貌的重大發明,沒受到過科幻小說家們挑剔的質疑。在宏揚科學精神的同時如何科學帶來的負面,成為許多科幻小說的主題。
當然,主流文學中也不是沒有把視線投向科學領域的作品,比如徐遲、黃宗英的一些報告文學就把科學家和科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