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部分 (1 / 5)

於是,在牧野之戰的一開始,商軍的奴隸們就立刻迫不及待地陣前起義,掉轉戈頭,配合著英勇的周軍擊敗所剩無幾的敵人。帝辛狼狽地逃回朝歌,當起義奴隸和周軍高喊著“烏拉”衝進東宮的時候,這位忽略了公共關係重要性的君主用雪碧瓶點燃了自己,和鹿臺一起焚燬了。

他的寵妾蘇妲己則被周軍俘獲,臉上塗滿墨水,胸前掛著牌子沿街遊行,從朝歌一直遊鬥到西歧。在強大的輿論宣傳下,民眾相信是這個女人毀滅了商朝,公共關係專家們甚至使他們相信這個女人是一隻狐狸進化的。個別生物學家質疑這種異乎尋常的進化速度,但他們隨即也被當做反動學術權威被打倒。

總而言之,商周之戰結束於共和曆前二百零五年二月五日。商朝滅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周的新政府。

有人指出,商周之戰實際上是一場公共關係的較量,每一場戰爭之後都隱藏著在輿論領域的角力。從一開始,在天才公共關係學家姜尚的指導下,姬發以及其父親姬昌就處心積慮地營造個人公眾形象,並用巧妙的手法影響輿論導向,用種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散佈西歧思想。

而帝辛雖然擁有強大的武備和豐盈的國庫,但卻對控制輿論漠不關心,他不認為這種東西會對統治有多大威脅。結果在那個時期的商朝,言論自由空前活躍;在西歧的暗中操控下,這些有自由主義傾向的言論逐漸倒向了反政府的一面。

對此帝辛唯一的對策就是強硬地鎮壓,這反過來為西歧的公共關係專家們提供了更多宣傳素材。這些敬業的學者平均每一個月就會引爆一個公眾感興趣的話題。姜尚指出,政治和性才是公眾最為關注的東西,必須要有娛樂性。於是話題永遠都是圍繞著帝辛和他美貌的妃子蘇妲己展開,還羼雜了許多自然主義描寫。考慮到一些民眾特別的性取向,一些話題偶爾還會迎合他們的口味,比如炮烙、蠆盆。

這一做法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公眾喜歡的是娛樂,唯有將革命搞的象過節般熱鬧,公眾才會心甘情願地投身進來,並樂在其中。

與之相反,姬昌則被打扮成一個社會弱勢群體代言人的形象,充滿了終極關懷。許多關於他的小故事——比如畫地為牢——被刻成小竹卷廣為流傳。

就這樣,商王的形象與日俱損,而西伯侯姬昌的聲望卻如日中天。從朝歌發出的每一項政策,都會被輿論解讀為皇室企圖對公眾不利;帝辛的每一句言論都被會摘錄出來證明他的前後矛盾與險惡用心。有評論家認為,周在資訊領域享有不對稱優勢。

當帝辛意識到這一情況,著手開始治理的時候,轉入地下的輿論反而更加興盛。這一系列成果最終使得所有的諸侯都倒向了西歧一方。

姬昌本人因“健康原因”在伐商前一年退位,他年輕而雄心勃勃的次子姬發接替了他領袖的位置,率領軍隊開始討伐無道的商王帝辛,並最終取得了勝利。姜尚則因為在輿論領域的傑出貢獻而被授予宰相之職,獲得了一大塊封地。

而在那個動盪的時期,攸侯喜指揮官是山東地區一位尊貴的諸侯,備受帝辛寵信。他本人對於政治不感興趣,在他身上兼具軍人氣質與詩人的浪漫情懷。

在與周軍的戰鬥中,攸侯喜指揮官深切地瞭解到掌握公眾輿論的重要性,只可惜他無能為力。

當牧野之戰的結果傳到山東的時候,攸侯喜指揮官毅然決定率領自己的部下出海。

他天真的認為,地球是圓的,如果他能夠向著東方一直航行,那麼很快就能夠出現在西歧的西方,可以直接打擊到周軍的老巢。於是攸侯喜指揮官蒐集了所有的物資、人員,還特意綁架了二百名原本服務於西歧的公共關係專家,把這些東西全部裝到了二十艘商朝最大的艦艇上,然後從青島出海。

攸侯喜指揮官這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