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論衡別通翻譯> 第95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5部分 (2 / 5)

(3)策:竹簡。射策:一種考試方法。把題目寫在竹簡上,由考生抽籤解答。甲乙之科:參見3·3注(12)

(4)丁伯玉:人名。疑西漢時人,事蹟不詳。

(5)膏腴(yú魚):肥厚的脂肪。這裡指內容豐富的書。

(6)記:疑是衍文。上文“經徒能摘”,與“筆徒能疏”正好對文,可證。

(7)栘(yí移):漢時馬廄名。栘中監:管馬的官。

(8)聖國:對統治者的尊稱。這裡指漢明帝。

(9)文:本書多有“之字”連文,故疑“文”系“之”誤。

【譯文】

從漢武帝到本朝,多次舉賢良,讓人們透過“射策”考試,分甲乙科錄取。像董仲舒、唐子高、穀子雲、丁伯玉等,竹簡上的題目他們全部能準確地回答出來,而且文章內容完善形式優美,這是他們廣泛閱讀內容豐富的書籍得來的。假使他們四人讀經只能摘錄句子,動筆只能給經書作法,沒有看過古今的其他書籍,怎麼能在聖王的朝庭中寫出好文章來呢?漢明帝的時候,他讀《漢書·蘇武傳》,看見武職中有名叫“栘中監”的,以此詢問各位官吏,他們沒有一個人知道。其實《倉頡》是本文字學的書,上面文字都齊備,至於各位官吏不能回答國君提出的問題,這都是因為憑命好和升官簿升遷的人多在朝廷做官的緣故。“木”旁一個“多”字尚且不知道,他們要想達到像董仲舒知道重常鳥,劉子政知道貳負屍,那太難啊!

【原文】

38·16或曰:“通人之官,蘭臺令史(1),職校書定字,比夫太史、太柷(2),職在文書,無典民之用,不可施設(3)。是以蘭臺之史,班固、賈逵、楊終、傅毅之徒(4),名香文美,委積不紲(5),大用於世(6)。”曰:此不繼(7)。周世通覽之人,鄒衍之徒,孫卿之輩(8),受時王之寵,尊顯於世(9)。董仲舒雖無鼎足之位(10),知在公卿之上。周監二代,漢監周、秦。然則蘭臺之官,國所監得失也。以心如丸卵,為體內藏;眸子如豆,為身光明。令史雖微,典國道藏;(11),通人所由進,猶博士之官,儒生所由興也。委積不紲,豈聖國微遇之哉,殆以書未定而職未畢也!

【註釋】

(1)蘭臺:漢代宮中藏書的地方。蘭臺令史:官名。西漢時置,負責校勘、整理書籍,掌管文書。因為班固曾為蘭臺令史,受詔撰史,故後世亦稱史官為蘭臺。

(2)太史:官名。周時設定。掌管王室文書的起草,策命卿大夫,記載國家大事,編著史冊,管理天文、曆法、祭祀,並掌管典籍書冊。地位較崇高。秦、漢設太史令,地位已有降低。柷(chù觸):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在此又難通,疑有誤。遞修本作“祝”,可從。太祝:官名。負責國家祭祀的官吏。

(3)施設:安置。這裡是使用的意思。

(4)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官蘭臺令史,轉遷為郎,典校秘書。奉詔完成其父《史記後傳》,歷二十餘年,修成《漢書》,文辭淵雅,敘事詳贍,並開創了斷代史體例。賈逵(公元30~101年):字景伯。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市西北)人。賈誼九世孫。東漢經學家、天文學家。官蘭臺令史。著有《春秋左氏傳解詁》、《國語解詁》等,已佚。楊終:字子山。成都(今屬四川)人。官至蘭臺校書郎。著有《春秋外傳》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萬字。傅毅:字武仲。東漢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人。漢章帝時為蘭令史,拜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

(5)委積:堆積。這裡是停留的意思。紲(yì義):通“紲”,超越。這裡指升官。

(6)根據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