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商海驚濤> 第412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2部分 (2 / 4)

對手晚推出幾年同代戰機,進行針對xìng的追趕,但在趕超過程中,蘇聯並沒囿於簡單的模仿,而是按照自身條件量體裁衣,揚長避短的發揮自身的優勢。

比如在第二代戰機的競爭中,蘇聯藉助機頭進氣與整流錐相結合佈局或大推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研發出的米格…21與米格…25為代表的一批戰機,獲得了相比美製戰機更加優異的高空高速xìng能。同時透過高效的系統化設計,使其在高空高速方面的優勢又效彌補了其在航電、雷達與武備方面的侷限。

到了米格…29、蘇…27為代表的第三代戰機,更是落在F…15、F…16為代表的美製第三代戰機誕生後10年才出現的,如果算上美國海軍的F…14戰鬥機。這一差距將更加明顯。但蘇…27良好的氣動xìng能和近距離空戰能力還是力壓F…15,成為第三代戰機的經典作品。

目前中國要想不被美國拉下太遠,就要吸取當年蘇聯經驗,對比世界軍事最高水平的潛在競爭對手,清楚自身技術水平在較長時期內會一直保持較大差距,要選擇某些領域集中集中進行突破,在追趕過程中提升自己,不但要有追趕的決心,也要拿大毅力來研發一兩招撒手鐧來對付對手的弱勢。

何況比起蘇聯來中國還有不小的劣勢,冷戰時期蘇聯 奉行“追趕式增長”是有先決條件的。即個別技術領先與優秀的系統工程,兩者缺一不可。蘇聯在發展第二代戰機的過程中,研發了推力最大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儘管發動機壽命不敢恭維),在發展第三代戰機的過程中。首次將翼身融合技術完美的應用在重型戰機之上,並與大推力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進行了良好的啟動佈局整合。

相比當年蘇聯在二戰中經過戰火磨練,擁有強大軍事機器和一定技術儲備,新中國建立時一窮二白,軍工體系大部分還是後來蘇聯援建的,並因為**而中斷了一段時間,基礎比起蘇聯還要遜sè不少。

對中國而言,現在不缺乏優秀的系統工程能力,但問題在於國內目前尚難以在個別技術上取得足以使整體xìng能獲得明顯提升的優勢。這很容易使中國陷入既想發展個別先進技術,但又想透過系統工程來彌補整體技術侷限。造成在個別技術上又陷入瓶頸的怪圈。因此中國要想在技術差距短期內難以彌補的情況下,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無疑要付出較之當年蘇聯更多的努力才行。

阿里克賽就認為,藉助蘇聯密檔中**工只是縮短了和國外幾十年技術差距的一半,剩下一半還要依靠自身努力完成。當然也不是天黑的讓人絕望,總有曙光在前方。阿里克塞欣慰的談到,與蘇聯冷戰時封閉體系不同,透過改革開放中國已深深融入到了國際大分工的供應鏈中,已經能夠接觸到許多以前被封鎖的高新技術,好過以前兩眼一抹黑只能閉門造車自己悶頭鑽研。隨著中國製造大國名聲鵲起。許多基礎製造技術已經飛快追趕上了國際水平,就連高階的數控機床技術也給阿里克賽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戰後由於電子技術突飛猛進,帶給世界製造工業一場自蒸汽和電力發明以來最大的技術革命,當把傳統的製造機床和電腦晶片結合起來後,無論是加工jīng度還是加工效率都得到了巨大提升。1958年。當第一臺數控加工中心誕生在美國後,立即引起了世界主要工業強國的矚目。為了不被新一輪技術浪cháo拋下,美、rì、德、意、法等國都紛紛加入到數控機床的研發當中,並迅速擁有了自己的獨門秘笈,成為數控機床領域大國,由於西方國家在這個領域的壟斷地位,西方武器相比蘇聯武器質量更好和造型更jīng巧的根子從這裡就紮下了。

講到這裡阿里克賽談起了冷戰中一個著名案例來說明數控機床的重要xìng,其他幾人也是搞情報出身,對這段冷戰秘辛瞭解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