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壽康寶鑑序白話文> 第1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部分 (2 / 4)

世間人不能不認識和辨別。

放《鄭聲》而有訓,此語應聞;思《魯頌》以無邪,其言猶在。

鄭聲,早在“春秋”時期,被歷史上稱為“靡靡之聲”,或稱“淫聲”,是歷史上傳播較久的“酣歌豔曲”。所謂“放《鄭聲》而有訓”,關鍵字有二,一是“放”字,二是“訓”字。放,就是要放棄聽聞“淫聲”,用現代話說,就是‘一切“邪淫聲色”都不要聽,都不要看!’這就是“放鄭聲”。而如何做到放鄭聲,自然有“訓”。訓,是指歷代聖賢君子的,有關“戒色止欲”的“警示格言”!既然是“警示格言”,當然要“此語應聞”!放鄭聲,是孔老夫子的主張——“放鄭聲”,以“鄭聲淫”故。

魯頌,被列為“國學十三經”。其中的一句重要警世名言是“思無邪思”。簡單說來,就是告誡人們,日常生活中,要“思無邪”,不能有“邪淫慾念”,不能“胡思亂想”,更無“心猿意馬”。總之,一切不道德的念頭,都沒有!這叫思無邪。所謂“其言猶在”,是指“魯頌”的教誨,還在世間流傳,有志者,不妨找來讀讀。

世人,何不力戒念淫,而轉為好善積德?“無思”才能保證“無為”,“淫念”若不生,哪會有“淫行”?“有物本來有則”,是指,無論什麼東西(包括一切人,事,物)的得來,都必然遵從一定的道理和規則,決不是無緣無故能得來的。換句話說,一個人,命中該有的自然會有,命中沒有的,不可強求,所謂“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有“則”,是指“有規則,有道理”,這個規則或道理,說得具體點,一句話,就是“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想到“懸崖墮下”必死,立刻“止步撒手”,則“慾火”難以持續而必滅。“急從彼岸回頭,狂瀾勿黑”這是比喻,提醒正在或準備在行“邪淫”的人,趕快回頭!莫讓“欲色”引起的“狂瀾”把自己吞滅!“勿黑”就是,“不要一條邪道走到頭”!

一個人,無論罪孽多麼深重,只要能夠“回頭”,只要能夠“懺悔”,且發誓“後不再造”!這叫“止惡”,那麼,“一切福報”還會有指望出現在眼前,所謂“過而能改,福尚可以自求”就是此意。進一步,不但知道“止惡”,更能知道“修善”,則“禍事必定消除和遠離”,所謂“善更能遷,禍定消於不測”就是此意。

“綠衣引去,洪學士之上壽還登。黃紙標來,項秀才之高魁旋得。”此為本書中“悔過案”中的兩個“真誠懺悔且斷惡修善而不失福報”的案例,請讀者自查,茲不贅述。“出乎爾,反乎爾,報應分明”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報應分明,絲毫不爽!“不可逭,猶可違,挽回頃刻”即:邪淫桃花運,逃不脫,或無法避,名“不可逭”;遇到後,能提起警覺,把持自己絕不造做,名“猶可違”;一念回頭,止淫心淫行於當下,於頃刻間,懸崖勒馬,挽回慘劇,名“挽回頃刻”。“罪不加懺悔之人,夢已入清涼之國”即:懺悔之人業障消除,惡報遠離,且夜眠踏實安穩,無惡夢怪境,清涼自在。這些都是懺悔得到的“感應”。

“非禮勿動,裘影中浩浩其天;反身而誠,倫紀中賢賢易色”即:凡是不正常和不道德的邪思邪念及邪淫邪行,“心”不能起念,“身”不可造肆。當知,雖穿著『裘衣”,以為人不能見身;起心動念,無影無蹤,以為人不能知曉,而對於“天地鬼神”來說,衣內造次,其無所不見!人,起心動念,其無所不知!世間一切人,應該力斷身體之邪淫邪行,真誠向善,所謂,斷惡修善,向歷朝歷代聖賢之人及正人君子學習,個個都做“止色戒淫”的模範,必當後福無窮。易色,即是止色的意思。

“樂爾妻孥,畢其嫁娶”即:淫禍他人妻女,葬送人家一生的婚姻幸福,其罪可知。

“夭桃各詠于歸,少艾焉容外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