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部分 (2 / 4)

們並不知道直接彙報線路是什麼,也不清楚什麼樣的工作標準可以參照,更加不知道應該傾聽哪些人的意見,以及如何取得肯定和認可。他們承擔著多種任務、多種角色,甚至很多工和角色之間是衝突的。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使用何種激勵措施,都無法獲得工作績效。

第三,不公平的待遇。當人們覺得被不公平對待的時候,任何激勵的措施都是沒有效的。公平對於每一個員工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人們的心目中,只有公平存在,所有的考核和獎勵才會真正有效,如果公平本身已經不存在了,那麼考核和獎勵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因此,只要人們覺得不公平,激勵就不會有效果。

綜上所述,只要不滿來自於疲憊、角色不清、衝突的任務和不公平的待遇,就不要從激勵角度再去努力,因為不管再怎麼花錢,再怎麼承諾都是沒有用的。可能人們會暫時接受管理者所做出的激勵安排,但是,這並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所以在以上三種情況下,我建議不要再動用激勵的措施,而是切實地改變人們所處的工作狀態,合理的工作量設計、清晰的職責、明確的任務以及公平的待遇,只有切實解決這些問題,人們才會安心工作,在此基礎上,增加激勵的措施,就會獲得高的工作績效。

不公平是絕對的

我們知道公平本身就是最好的激勵,在公平的環境中,人們會產生高的工作績效,所以如果說需求理論還不能直接產生績效的話,那麼公平理論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獲得公平待遇就會直接產生績效。

在公平理論(公平理論又稱社會比較理論,它是美國行為科學家亞當斯(J.S.Adams)在《工人關於工資不公平的內心衝突同其生產率的關係》(1962,與羅森鮑姆合寫)、《工資不公平對工作質量的影響》(1964,與雅各布森合寫)、《社會交換中的不公平》(1965)等著作中提出來的一種激勵理論,該理論側重於研究工資報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對員工生產積極性的影響。)中開篇就強調不公平是絕對的,公平是相對的。在管理的狀態下,因為分工不同,承擔的責任不同,所獲得收益也不同,因此不公平是絕對的。但是我們需要公平,因為唯有公平才可產生績效,所以公平理論在闡述了公平的本質特徵之後,明確地指出:公平是一種感覺。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幫助,雖然不公平是絕對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獲得公平,因為公平本身是一種感覺,是一個人的判斷,只要我們能夠合理地提供判斷的標準,公平感就會出現,也就可以獲得公平的效果。如果我們用絕對意義來理解公平,公平其實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從相對意義上來理解,公平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存在的。

公平感來源於什麼?我們可以從下列公式中得到答案:

當人們比較的是付出,而不是獲得的時候,就會產生公平感。在日常的管理中,我們忽略了讓員工比較付出的引導,很多時候,大家較容易比較獲得,尤其是在績效考核完成後,很多公司需要獎勵員工,但是因為是以獎勵為主,因為沒有很好地傳播獲得獎勵的員工的付出,很多人反而認為不公平,這些獲得獎勵的員工也沒有真正地受到尊重,甚至帶來傷害。

公平理論的核心就是透過比較每一個人的付出,使人們獲得公平的感覺。因此在獎勵員工的時候,一定要把獲得獎勵的原因彰顯出來,讓大家瞭解到先進員工的付出,最重要的不是公佈獎勵的結果,而是公佈他取得績效的過程。如果我們只是公佈獎勵的結果和獎金數量,很多人的內心覺得不公平,覺得大家都應該分享。比如說一等獎是10萬元,獎勵一名貢獻突出的員工,但是這個時候其他人都覺得不公平,因為其他人只拿1000元錢,大家就開始覺得這太不公平了,也太糟糕了,為什麼他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