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2部分 (2 / 4)

231章 洞窟秘聞

神奇的古印度文明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突然消失了,不留下一絲痕跡。它沉睡在泥沙之下,不為人所知。有人認為它毀於核爆炸。

南亞次大陸的古印度曾擁有光輝燦爛的文明,其中不少成就還直接影響到20世紀的歷史。相傳,很早的時候。

歐洲就有一個傳說,說存在一條地下長廊“阿加爾塔”,裡面貯藏著大量黃金。希特勒上臺後得知這一“秘密”,立即派人四處蒐集有關“阿加爾塔”的情報

。奉命前往亞洲的考察隊找到了一本梵文書,裡面提及古代有一種“眾神之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地道中懸空穿行。

希特勒認為有這樣的“車”在地下長廊中探寶會更容易,於是令人研究仿製,結果卻在“眾神之車”的基礎上研製出了“vi”、“vii”型火箭。

並將其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可見古印度文明之奇。然而,就是這樣燦爛的古文明卻在突然之間消失了,沒有留下痕跡,令人匪夷所思。

而這個洞窟文明消失的事情,與之相比,也有共同之處,也許這裡面還掩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東西。

這種奇怪的洞窟文明似乎也在預示著,當初那些建立這些洞窟的那個民族可能來源地面之下。

洞穴文明,這種似乎並不鮮見的地理現象,從人類發源初期起就一直伴隨我們左右。它們是遠古人類耐以生存的居所,人類文明的搖籃。

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它們依然隱藏著太多人類與自然未知的秘密。

天然的洞穴是原始人最初的家園,中國的山頂洞人、北京猿人就是穴居人的典型代表。從洞穴的成因來說。

由溶蝕、火山噴發、板塊運動等形成了碳酸鹽洞穴、石膏洞、礫岩洞、玄武岩洞、砂岩洞、花崗岩洞、冰川洞等型別的洞穴。

其中,碳酸鹽洞穴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溶洞,是規模最龐大、體系構造最複雜、景觀最絢麗、內部生物種類最豐富的洞穴型別。

我國是世界上溶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從西藏的象泉河畔到廣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都有溶岩現象分佈,並存在著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型溶洞。

據中國地質洞穴研究會的介紹,我國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洞穴系統是廣西樂業百朗地下河洞穴系統,已探測到總長達75公里的洞穴通道。

其次是湖北省利川縣騰龍洞,水洞和旱洞總長度為52。8公里;貴州省修文白龍洞洞穴系統、鎮遠聾子河大溶洞、綏陽雙河洞和多繽洞的洞道長度都超過20公里。

垂直洞穴、縱向洞穴,以及地下暗河所組成的紛繁複雜而又數十萬年不見天日的神秘世界,這種大洞穴、深洞穴人類對它們的瞭解並不多。

人類文明對洞穴的探索可追溯到2800年前的古亞述國。我國對洞穴的探索也可見於戰國時期的《周易》。

350年前,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在著作中寫下了我國350多個洞穴的探查經歷。有意思的是,世界洞穴學的建立和迅速發展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

正是在這個時候,希特勒派出的第一支西藏探險隊帶回了“沙姆巴拉洞穴”的資訊。

1938年和1943年,經希特勒批准,納粹黨衛軍頭子希姆萊親自組建了兩支探險隊,他們深入西藏。

據說是為了尋找“日耳曼民族祖先”———亞特蘭蒂斯神族存在的證據,尋找能改變時間、打造“不死軍團”的“地球軸心”。

事情起源於三十年代,1938年,希姆萊奉命派遣以博物學家恩斯特·塞弗爾和人類學家布魯諾·貝爾格為首的“德國黨衛軍塞弗爾考察隊”奔赴西藏,這支隊伍的其他成員還包括植物學家、昆蟲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