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武聖傳說對比百相> 第27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7部分 (3 / 5)

督張俊兵部尚書王鐸以及從兵部抽調的一千人馬來到金明池邊,又發現了一整隊的人馬,起碼有四五百人,打得同樣是開封府留守司的旗號。

“難道宗澤私自擴大編制,這可是殺頭誅九族的大罪!”柴桂惡狠狠地構想著如何去告御狀,參宗澤一本。

但細細看來,對面的人馬又不象是留守司的部隊。他們個個身材魁梧,孔武有力,殺氣騰騰,比御前禁衛軍更為精壯。

小梁王望了一眼右軍都督張俊,張俊會意了,策馬向前,大聲問道:“我是右軍都督張俊,前面的兵馬,是何人領軍,快快上前聽候問話。”

這時候對面的人馬中間讓出一條通道出來,一匹高頭大馬馱著一位手持丈二銀槍的矍鑠老將,慢慢踱步走了出來。那老將微笑著說道:“都督大人真是好威風啊,要不要老夫落馬給你下跪了?”。

張俊一看,大吃一驚,竟然是天波楊府的老祖宗梅花槍楊文峰,不用說,面前的這些精兵肯定是傳說中楊府私兵---楊家忠勇軍。

張俊登時糊塗起來了,這楊府的老祖宗自從二十多年前被李憲從西北前線驅趕回京師,一直不問朝政,隱世多年。楊府的忠勇軍也只是名聲在外,從未真正出動過,如今怎就都站在自己的面前?

楊家老祖宗的身後又走出三騎將領,三員將領各自舉著一面大旗,上面分別繡著“楊”“宗”和“帥”的字樣。

張俊身後從兵部調出的一千兵馬立刻騷動了起來。

原來宋代實行“更戍法”:即是不改變駐紮營地和管轄該營地的將領,而是把軍隊定期調往不同的地方戍守,使其“往來道路,足以習勞苦;南北番戍,足以均勞佚”。簡單說來就是營房和將領不動,而下轄的大兵要按時調動。

一九四九年建國以後,毛太祖的做法與宋太祖祖趙匡胤剛好相反,毛太祖把各大軍區的最高司令官和關鍵位置的將領定期輪換,但其目的也是差不多。

“更戍法”的最終目的是使得“將不得專其兵,而兵亦不至驕情”,以徹底消徐唐末五代軍事將領以武力稱雄一方,乃至威脅到進行安危的隱患,但同時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面。

宋神宗時,為增強國防力量,曾推行王安石改革軍制的新法,主要有省兵法將兵法保甲法和保馬法。其中將兵法,即改變更戊製造成的兵將分離,使武將對所管轄的部隊有統御川隨和指揮作戰之權。

但王安石變法失敗後,朝廷又恢復“更戍法,這也是宋朝積弱的原因之一。

張俊那一千兵馬的騷動當然是因為看到了“楊”“宗”和“帥”字三面大旗。

那一千官兵有可能不認識右軍都督張俊,不認識兵部尚書王鐸,但肯定聽說過忠烈楊家軍和宗澤老帥的名堂。如今竟然要自己去和這些傳說中的愛國忠勇之軍作對?要和這些傳說中武藝高強,勇不可擋的名將拼命?

小梁王見勢頭不對,便與王鐸一起策馬來到圈中,對著楊文峰拱手說道:“楊老將軍,小王柴桂有禮了。”

楊文峰也略為欠身,說道:“忠勇侯楊文峰見過小王爺,今晚甲冑在身,不便行禮,還請小王爺贖罪。”

宋太宗趙光義封楊六郎延昭為世襲忠勇侯,故以後楊家的歷代家主也是以忠勇侯自稱。

小梁王說道:“楊老將軍不必客氣了。但今晚老將軍帶著諸多人馬來到這偏僻之處,不知所為何事?”

楊文峰說道:“老夫收到開封府留守司的調兵符印,要借用我楊家的忠勇軍。軍令在身,請恕老夫我不能透露。”

楊文峰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張俊他們無可奈何。

等了一炷香的功夫,見楊文峰他們完全沒有退卻的意思,看著碼頭停泊著的船隻,小梁王一咬牙,說道:“我收到密報,說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