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0部分 (2 / 5)

【譯文】

據此說來,成王尚未覺悟,雷雨就停止了。責難說:“伊尹死的時候,天大霧了三天。上天為什麼不降三天的雷雨,等待成王覺悟後才停止呢?太戊的時候,桑樹穀樹生長在朝廷上,七天就長大到一抱粗。太戊考慮並實行聖王的政治,桑樹穀樹就消失了。宋景公的時候,熒惑星迫近心宿,景公說了三句善良的話,熒惑星就離開了心宿所在的位置。假如太戊不思考並實行聖王之政,宋景公沒有講三句善良的話,桑樹穀樹就不會消失,熒惑星就不離開心宿。為什麼呢?災變是上天用來譴責告誡人的,被譴責告誡的人還沒有覺悟,災變是不會消除的,這是上天的最深的用意。現今上天發怒降下雷雨,以此責備成王,成王尚未覺醒,雨雷的停息,為什麼這樣早呢?”

【原文】

55·11又問曰:“禮(1),諸侯之子稱公子,諸侯之孫稱公孫,皆食采地(2),殊之眾庶。何則?公子公孫,親而又尊,得體公稱(3),又食采地,名實相副,猶文質相稱也(4)。天彰周公之功,令成王以天子禮葬,何不令成王號周公以周王,副天子之禮乎?”應曰:“王者,名之尊號也,人臣不得名也。”難曰:“人臣猶得名王,禮乎?武王伐紂,下車追王大王、王季、文王(5)。三人者,諸侯,亦人臣也,以王號加之。何為獨可於三王,不可於周公?天意欲彰周公,豈能明乎?豈以王跡起於三人哉(6)?然而王功亦成於周公。江起岷山(7),流為濤瀨(8)。相濤瀨之流(9),孰與初起之源?秬鬯之所為到(10),白雉之所為來(11),三王乎?周公也?周公功德盛於三王,不加王號,豈天惡人妄稱之哉?周衰,六國稱王(12),齊、秦更為帝(13),當時天無禁怒之變。周公不以天子禮葬,天為雷雨以責成王。何天之好惡不純一乎?”

【註釋】

(1)禮:這裡指按照周朝的禮制的規定。

(2)采地:即采邑或封地。中國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襲的田邑。食邑隨爵位的黜升而損益,也能世襲。盛行於周。

(3)體:享有,接納。

(4)文:文彩,這裡指表面的東西。質:質地,本質,這裡指內在的東西。

(5)下車:一下了戰車,指剛結束戰爭。大王:指周武王的曾祖父古公亶父。參見12·1注(7)。王季:周武王的祖父季歷。參見12·1注(7)。文王:參見2·5注(13)。

(6)王跡:指創立西周王朝的業績。

(7)江起岷山:參見37·8注(1)。

(8)瀨(lài賴):急流。

(9)相(xiàng向):察看。

(10)秬(jù巨):黑黍。鬯(chàng暢):鬯草,指鬱金草。秬鬯:指釀造祭祀用酒的兩種原料。傳說周公攝政時,東方倭人曾貢鬯草。

(11)白雉(hì志):白色的野雞。傳說周公攝政時,南方的越裳曾獻白雉。以上事參見本書《異虛篇》、《講瑞篇》。

(12)六國:指齊、楚、燕、韓、趙、魏六國。

(13)齊秦更為帝:公元前288年,齊湣(mǐn敏)王稱字帝,秦昭襄王稱西帝。

【譯文】

又發問說:“按周朝禮制,諸侯的兒子稱為公子,諸侯的孫子稱為公孫,他們都享有封地,不同於老百姓。為什麼呢?公子公孫,是君王的親屬,因而地位尊貴,能夠享有“公”的稱號,又享有封地,名稱與實際相符合,如同表裡配合適當一樣。上天表彰周公的功績,強使成王用天子的禮節安葬周公,為什麼不強使成王封周公以周王的稱號,以符合安葬時用天子的禮節呢?”回答說:“王,是名號中最尊貴的稱號,臣子不能稱王。”責難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