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道以後 ,何以會變去呢,初見清淨圓明,貴為黃金,過些時就跑去了,不要抓住它,有一點抓住它的心,就是後天的執著,它就跑了,不去抓它,它反而在那裡,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清淨圓明本來沒有離開過你嘛!何用你去用心抓它呢!俗語說:“沒有問題,請放心好了。”這放心二字,雖不是佛經裡的話,但是修行的人真能放心就好了。
不要求清淨,本自清淨,何須更求清淨。把清淨也要放下,放下更放下,放到無可放處,這就是你安身立命之處。“損之又損,以至於無。”就是這個道理。
你們聽!風聲樹聲,一陣陣,一聲聲,清清靜靜,都在你的心內。肇法師說:“會萬物於己者,其為聖人乎。”
當我初入道時,我的老師印證我,說我明白了。平時我最怕鬼,一夜,到墳場去坐,完全不怕鬼了。眼通,耳通也經驗一番過來,馬上被老師打破。到峨眉閉關,也時常發生楊居士一樣的問題。七月十五夜裡我在山上施食度鬼,普賢菩薩大放光明,為我證明。以後出關到各地參訪,乃至遍學顯密等教,經常起疑。深信不疑至今,不過十五六年耳。古人說,大悟十八回,小悟無數回,也確有道理,談何容易。得無所得,了無所了,就是要認清此心。認識了此心清淨,還是要養它,會有種種變化。如何培養此心?修禪定。“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不是比喻,真的像看電影一樣,如夢如幻的呀!凡夫境界都是向外跑的,一板子之下,向裡跑了,放射的電能向內收回,全宇宙的電能一起向你射來,而你心性沒有通達,不易接受,所以時時會有退心。
《法華經》最重要的幾句話:“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信“一心是佛,一心成佛”此外並無二事。(對楊管老說:)信心清淨,便生實相。須知不明心見性,不能除去貪嗔痴。了無一物……就是本來面目,什麼是本來面目?本來無面目。你參參看!
理是障道的,但是當你見道以後,就不怕理障了。
十方諸佛,皆從定中得來。如何定法?認清本來面目!氣機發動了,把它由海底衝上頂去,與天地合一。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此乃養氣而已。當心佛法如何?
華嚴境界,是一真法界。真者真心也,清淨圓明之心也,見著真心以後要入一真法界。“出息不隨外緣,入息不居蘊界。”靈明一點。我們這個身體只不過是大宇宙中之一點而已。不要亂聽啊!魯居士還是守丹田,聽呼吸。好好坐一堂啊,放心去坐,我給你們看著。
明末朱舜水先生乘海船去日本,遇到大臺風,看到前面兩盞紅燈,據說既是海妖來覆滅船隻。他立刻取紙筆大書“敬”字,焚化後投入海中,即時風平浪靜。他這只是一股正氣,正氣亦可通靈。
此心靜的時候,一念不生,充塞天地之間,與十方諸佛光光相接;此心動的時候,可以為惡為善,一念邪,則生陰氣,便於鬼神相投。
一念不生全體現,空空洞洞,明明白白,道之根本在此一心。“放之則彌與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密。”怎麼收?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道體也)。用的時候,此心一動,忠孝仁愛,用到濟世度人,功德圓滿,就可以神通具足,於宇宙合一,充塞於天地之間。
“不見一法名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上座。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
“舉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己物,不從外得。”
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只是無虛妄凡聖等心,本來是自己的,平平常常,如此而已。
聖凡俱盡,似睡非睡,有一點道心可得,都不是。經教都給你說完了,字字皆是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