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碌囊慘�畔隆1糾次摶晃錚�粗�糾次摶晃錚�琊ど狹恕�
()免費TXT小說下載
“不見一法即如來,是則名為觀自在。”睜開眼睛,清清明明,這一堂多清淨啊!都在淨土裡了,心淨則佛土淨啊,還學什麼佛。狂性自歇,大休大歇去!莫妄想!放下即是。走!(行香)
走是兩個腿在動,心沒有動啊!講是嘴在講啊,心沒有動啊。自自然然本來清淨啊!認為有一個不動的,又不對了啊!一切聲,一切相、一切動靜等等,都是虛妄,平常心就是道。你要找稀奇玄妙,三大阿僧祗劫去打吧!頓悟法門這個!機鋒,像刀子一樣;轉語,你著在那裡,把你轉過來。一念回機,當下即是,並無奇特,就怕斷章取義,整個要弄清楚。放下!放下!莫在那裡打妄想。你以為有個東西有道理可得,就錯了,悟了以後,待人接物,慈悲祥和,並無奇特,如果求稀奇求玄妙,那是妖怪之學。
(九點三刻坐第三枝香,十點下座。)
放下!放下!內心清淨,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怎麼聽不進去呢?唐宋宗師,拿機鋒來教,整天罵人,不將就人,唐宋以後的宗師,便婆婆媽媽了。
(老師指定聶、傅、楊三位試講《心經》)
聶居士講《心經》:觀自在菩薩,重在一個觀字(照),自在菩薩就是心,行深般若是無時不在定中,才可以照見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皆空,入流亡所,入流一念回機。
傅太太講《心經》:觀到我們本來的面目就是菩薩。本體裡面沒有六根六塵十八界,就是菩薩境界。
楊管老講《心經》:《心經》重在“照”字,功夫在觀字。第三堂我覺得很好,亦看亦聽,亦不看亦不聽。譬如拿手電銅筒覓食物謂之照,大太陽出來謂之觀,身心皆亡,無煩惱無痛苦,度一切苦厄。但是認空即是見體而不見用,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抓住一個空的境界,那就是色(執著),再進一步有照的境界,無照的觀念,就是自在了。一般人提到空,什麼都沒有,落於頑空,一般人認為空空洞洞是空,落於有上,常上。空是空一切相,相空而性不空,打破時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依性起修,入世以後,利世方能心無掛礙……究竟涅槃。涅槃在哪裡?就在這裡。見性以後方能濟世利人,終日紛繁,而無動於衷。
(十一點十四分坐第四枝香)
禪宗講解脫,是智慧解脫,無智亦無得,了無所得,空到極點了,但是隻見到空,不見其有。畢竟清淨以後空有圓融,心能轉物,便同如來。傅大士雲:“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永珍主,不隨四時調。”一定要在心地法門上用功夫,要融會貫通,不可斷章取義。
(一點三十五分坐第五枝香。師擊香板一下曰:)
此乃觀音入道之門,“動靜二相,瞭然不生。”雁過長空,都無蹤跡可尋,處處皆是道。學道容易,學禪實難。洛浦問夾山和尚曰:“佛魔不到處如何?”答:“燭明千里像,暗室老僧迷。”這是百魔佛不到處,你說在哪裡?就是這裡!我在講話,你們在聽,就是佛魔不到處,心中有佛即有佛,心中有魔即有魔。夾山和尚又說:“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參哪!走!不要用心去參哪!不註解怎麼行?
傅大士為彌勒菩薩化身,說法如雲如雨,為梁武帝講《金剛經》,剛剛上座,擊桌一下,即下座。能知想能動的就是那一個。(時師擊香板一下。)聽到嗎?能聽的就是那一個,“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這是什麼呦?如果你能照見五蘊皆空,就見到了,有人說,此偈只是說法身邊事,尚未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