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官聲強> 第585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85部分 (3 / 5)

兩天後,安在濤的判斷被證實了——王官屯礦超負荷運轉年產30萬噸,儲量為6000萬噸,礦主把所有數字都打了對摺。

問責,處理,與地方官員溝通,上報國務院,返回燕京寫工作報告……一系列雷同的程式。

然而,在幾天以後,安在濤又不得不再次從燕京乘機飛往西部的另外一個城市,等待著他的是凜冽的西北風和滿天席捲的沙塵暴,還有無數遇難者家屬撕心裂肺的哭聲哀嚎聲。

事故發生在1月17日晚9時40分,西煤集團八里井煤礦發生爆炸,第二天清晨匆忙奔赴現場時,已確定有40人死亡。

……

……

2008年的1…2月份,從月頭到月尾,安在濤一直在忙,在家裡住的時間,夏曉雪掐著指頭都能數的過來。

2月1號,中紀委、監察部、國資委、安監總局聯合召開了新聞釋出會,通報全國4500餘名幹部已從煤礦撤資4。73億元。安在濤在會上拍案而起,他說2007年以來,透過對煤礦重特大事故的查處,深深感到事故多發的深層次原因包括事故背後的**,官*商*勾*結、權錢交易,所以“要注重查處事故背後的**問題”。

隨後安在濤率總局煤礦整頓關閉督查組奔赴南湖省,幾天內跑遍了七個地市。在檢查的過程中,安在濤無奈地發現,停產整頓的煤礦大多是一些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在這樣的情況下,驗收透過率再高,甚至達到95%、100%,又能有什麼意義呢?

南湖省的工作剛告一段落,安在濤又臨危受命被派去東北,頭銜仍然是“國務院工作組組長”。事實上,“組長”是安在濤除“局長”之外最常用的頭銜,這或許也是安在濤最不想要的頭銜——每當他變成“組長”時,也往往意味著一起礦難事故的產生和一段焦心的旅程。

2008年4月份,《經濟日報》在頭版刊發了這樣一篇文章:《安在濤——痛並奮鬥著》

“安在濤大概是2007年以來全國罵人最多的官員。就像他那些言猶在耳的‘狠話’,他那張冷峻的面孔也讓人過目不忘。2007年9月臨危受命以來,這位國家煤監局局長目睹了整個國家近一年來此起彼伏的礦難,因此在這張面孔上面,公眾可以看到痛苦、憤怒和疲憊與日俱增。”

“在以前擔任東山省房山市市委書記的時候,安在濤的風格並非如此,那時採訪過他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雪莉說他看起來心態平和,高大英俊,氣度儒雅。這種變化是因為他得一次又一次直面血淋淋的礦難,頻密的礦難與安全事故使他的心靈與精神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央視主持人雪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有專家認為,我們的安全監察體制歷來縱橫交錯、條塊分割。在煤炭行業,實行的是垂直監管,非煤炭行業的安全監管則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以煤炭行業為例,如果全國的煤礦安檢要像美國那樣一年進礦山檢查4次,安檢人員的配置起碼要增加30倍。”

“這種弱勢局面造成了安監部門理不直、氣不壯、腰不硬、刀不快的情況,經常是停產整頓指令下了,封條也貼了,但缺乏強有力的制裁手段和後續措施。安在濤在處理一起礦難時向記者感嘆道,‘我們安全監管單位沒有槍沒有炮,只有一把衝鋒號’。正因為這樣,這個壯志不已又疲於奔命的國家煤監局局長,滋味複雜地告訴央視主持人雪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來電話,半夜來電話一般沒什麼好事情。”

“在安在濤履新的這大半年中,他除了四處奔走做救火隊長,怒斥不良礦主和官員,他還在設計著一些更為長遠的治本的規劃。他上任後推開的大事之一,就是要把每個礦工的死亡賠償金提高到30萬以上,這一措施已經逐漸開始在一些礦難中實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