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我的天堂dj> 第66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部分 (2 / 5)

行列,或乾脆租下幾間房子自己開始幹了起來……

“怎麼樣·跟這邊集體的效益哪個好·”

“還用說!過去我們是為‘大家’幹,現在是為自己幹。幹多幹好除了繳稅全歸自己,你說哪個好·”過河的人對河這邊的人如此說。

於是,又有一批批人過河去了。這回不再只是盛澤人,還有震澤人,甚至是吳江以外的崑山人、常熟人,還有張家港和老吳縣人。

蘇州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這種危機不僅反映在內部出現了分裂,更有外界機槍掃射式的對鄉鎮企業發展實質的抨擊與爭議。

徹底的否定是唯心主義的。蘇州鄉鎮企業從無到有、直至成為“半壁江山”,一切實事求是的人誰也無法否定它對國家、集體和廣大人民群眾所帶來的巨大的積累與貢獻——那些年農民們蓋的小洋樓、昔日泥濘的鄉村土埂變成了四通八達的水泥馬路,還有學校、醫院、圖書館等等公益事業的大改觀,難道是天上掉下黃金白銀後才換得的嗎·

不,沒有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碩果豐實的鄉鎮企業經濟,一切都不可能!

蘇州人清楚,蘇州以外的人後來也清楚——“人間天堂”並非上帝給的,天堂同樣得靠人的奮鬥與辛勤的勞動。 。。

第22章金太倉之光(18)

但此時的蘇州人更清楚另一點:任何一種本來屬於創新的事物早晚都會僵化,早晚都會走向反面;只有繼續不斷地創新才能永葆生命活力。思想解放的成果只有在繼續思想解放中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蘇南模式”是如此,其他模式也是如此。一切模式都不過是發展途中的一個路標。現實的自我否定並不意味著對歷史的全部否定,而恰恰是對歷史更加尊重和對未來的負責。

“鄉鎮企業到了該脫胎換骨的時刻!那種政企不分、不允許私人資本進入生產領域和不注重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都是開放型市場經濟的阻力。我們需要調整,需要繼續創新。”蘇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清醒地意識到:90年代之後世界工業革命已呈明顯的全球化經濟特點,開放型是它的主要特徵;順其規律而行則昌盛,逆勢而走則消亡。

既然是開放型,我們的發展方向就不能是單一的一種“靈丹妙藥”。也就是說,我們要浙江的私營經濟模式,但我們更要大量吸取外資企業,走外向型經濟之路!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頭腦。”相對論創立者愛因斯坦這樣說。聰明的蘇州人在嚴峻的歷史轉折關頭,他們又比別人更清醒和高出一籌:一方面派出數千名幹部全力以赴幫助鄉鎮企業全面轉制,一方面花大力氣左衝右突抓外向型經濟專案……如此握緊兩個拳頭,以萬鈞雷霆之勢,在短短的幾年裡實現了98%以上的鄉鎮企業的轉制,並將一定規模的企業又集中到鄉鎮以上的工業園區,同時調整產業結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這是蘇州人在發展鄉鎮企業過程中深刻總結出的一條血的經驗教訓,也是曾經被人在“蘇南模式”的光環上塗黑漆的一處隱痛——有痛,才會痛定思痛。防止環境汙染,保護土地資源:這是蘇州飛速發展過程中的兩大難題。巨大的經濟總量,洪流股的勞力湧入,使得蘇州人越發“雖富難安”。為這,他們給自己制定了一條鐵律:380萬畝基本農田保護是誰也不能碰的紅線。隨之他們提出了後來傳遍全省乃至全國的經驗——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住宅向社群集中的“三集中”。於是,招商引資中有了一條“土地投資強度”硬性指標:每畝土地上的投資必須達到500萬元以上,否則入門無路。

“綠色蘇州”、“生態蘇州”、“文化蘇州”、“平安蘇州”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被一個個地提出來,並且一個個實實在在地做了出來。

造綠、造園是蘇州人的傳統與專長。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