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部分 (3 / 5)

程中到底上過多少次北京連她自己都記不清了,反正像何椿林這樣的國務院高階領導也都成了這位崑山女縣長的熟人。鄭慧珍進何椿林的辦公室,主人一見她就會說:“又來啦”。女縣長也很隨意地笑答:“又來啦。”剩下的時間就是她與領導們就“國批”事宜來回地商議,有時甚至還會爭執幾句,因為都是熟人和朋友了,這種爭執絲毫不會對崑山被批准為開發區帶來任何負面影響,相反還能起到好的作用。

江蘇省領導也沒有少幫崑山人的忙。國務院召開的“沿海經濟發展戰略”會議上,省長陳煥友親自在*總理面前為崑山人“唱讚歌”。

那一年鄒家華副總理到崑山參加滬寧高速公路剪彩儀式,其間,省長陳煥友陪鄒副總理參觀崑山開發區,“很好嘛,我對崑山開發區早有所聞,現在一看,果然名不虛傳!”

吳克銓這時因年齡關係,已經從市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接替他的是李全林。李全林書記適時請鄒家華題詞。

鄒家華副總理一手好字,寫下:加快開放步伐,搞好開發區建設。

陳煥友省長不露痕跡地說:“請副總理寫上‘為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題’。”省長這話一出,在場的崑山人的一顆顆跳動的心都提到了嗓門口。他們知道如果省長的這句話被副總理接受,就意味著崑山開發區的“出生證”成功了一半,反之則希望渺茫。

鄒家華早聽出陳省長的話中有話,笑笑,便提筆寫下“為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題”11個字,隨後將筆一放,向崑山人一語道破:這一下你們敲釘轉腳了吧!

“謝謝副總理!”

全場頓時響起熱烈掌聲。崑山人個個熱淚盈眶……

吳克銓聽說後,更是老淚縱橫。

第3節崑山無山卻有玉

崑山現在出名了。每天都有全世界、全國各地來的人,他們或是到這裡做生意,或是來此學習參觀,還有的是乾脆在這裡定居。可第一次到崑山的人會發現:崑山、崑山,竟然找不到山呵!

第18章崑山的稱王之路(28)

這事在我很小的時候也發生過,父親第一次帶我到崑山,我鬧著一定要去登山。結果父親帶我到了玉山鎮的一個公園,說那個長著一些樹木的土墩墩就叫“崑山”。這讓我十分失望,因為比起我出生地常熟的虞山來說,小崑山確實太小了!

幾十年過去了,我再次來到崑山,崑山已經完全變了樣,成了連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都知道的大崑山了,而市區中央的那個“崑山”還是那麼高。崑山人在我去採訪的第一天就一定要讓我見見“崑山”真面目——他們帶我到玉山畔的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築裡面,進去一看,方知這裡是昆石博物館。而正是這一次,我才真正瞭解原來崑山雖無山,卻有稀罕的昆石、瓊花和並蒂蓮這三樣寶。其中昆石以漏、透、瘦、皺而聞名,是一種十分稀罕的寶玉石,據說一塊質高的昆石,可以賣到幾萬、幾十萬元。瓊花在崑山早已有之,只是改革開放後的崑山人才真正把名貴的花種重視起來。蓮花江南到處都有,但崑山的並蒂蓮獨具一格。

崑山在中華文化史上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當然還是崑曲。崑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宋元時代的南戲。當時這種南戲主要劇本是“傳奇”,其演唱的聲腔很多,而“流麗悠遠”的崑山腔,比流傳浙江的海鹽腔、流傳江西、安徽的弋陽腔和流傳江蘇常州、鎮江等地的餘姚腔更富特色。崑腔的開山鼻祖是元末明初的大戲曲家、崑山人顧堅。自稱“風月散人”的顧堅是崑山千燈人,太學生,精於南曲,善作古賦。他在海鹽腔的基礎上結合崑山一帶民間小調,發南曲之奧,創立了崑山腔。顧堅一生才華橫溢,不斷創新,尤其是他將戲曲藝術與吳儂軟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開創了崑腔的歷史紀元。然而崑曲後來能夠流傳北方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