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甚至作賤自己麻痺對方,以求自保?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答,當年吳王夫差正在思量勾踐這人是不是真心臣服時,勾踐立馬舔了夫差的糞便,你說他忠不忠?龐涓也曾壓抑不住好奇心,派了一個故識去探孫臏的底,老兄,你是真瘋還是假瘋啊?孫臏充耳不聞,塞了把豬屎到嘴裡,像蠶豆一樣大嚼,你說他瘋沒瘋?
勾踐、孫臏後來都逃出牢籠,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我是忍辱負重,我在裝瘋賣傻。
可是太子沒那麼好運,他至死都沒有得到機會自由地施展。若說他是在演戲,那他一生都在戲中,沒有等到謝幕的那一刻,所以卸了裝的太子司馬遹究竟長什麼樣,這隻能是個謎。
從常識推斷,一個在陰謀中浸泡長大,常年處在死亡陰影之下的人,心理難免會扭曲,歷代皇室中人少有心理健康者,原因就在於此;另外,如果一個人不受任何約束,他就容易被慾望操縱,脫韁野馬一般不可自制,最後自取滅亡。漢代劉姓諸侯王在自己封地裡無法無天,有以殺人為樂的,有姦淫姑媽姊妹的,其荒淫殘暴令人髮指,所以漢代法律專門有一種罪行叫“禽獸行”,因為“禽獸行”而被處死的諸侯王為數不少。
很不幸,以上兩種環境太子都經歷過,此外太子還有一個心腸狠毒的後媽,老派些不三不四的人去勾引他學壞。按賈皇后的願望,太子越窮兇極惡、越荒淫無恥,就越讓她滿意,最好太子再做出點“禽獸行”來,這樣她就可以痛心疾首的宣告天下:太子不令,為了江山社稷,只好另立嗣君。甚至還可以握著太子的手含淚惺惺作態一番,豈不快哉?
賈皇后想得挺好,可惜太子不配合,太子最大惡行也沒超過紈絝子弟的範疇,可見太子內心是有分寸的。
但因此斷定太子全然不受生存環境的影響,玩物喪志啊、脾氣暴躁啊、貪圖逸樂啊,種種劣跡都是做出來給賈皇后看的,這也未必。畢竟太子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情緒,長年累月提心吊膽過日子,壓抑久了,總要找人發洩。面對杜錫這種看不清形勢,看似滿口忠言,實則不僅無補於事,並且可能壞事的迂憨無用之人,太子未必會心存感激,那把鋼針,未必是扎給賈皇后看的,可能是太子的真實心意。
賈皇后肯定也會琢磨太子到底還值不值顧忌?如果她得到東宮臥底的秘報,說太子現在連忠人佞人都分不清了,舍人杜錫勸他棄惡向善,太子竟然用鋼針扎他。賈皇后肯定會很欣慰。
說來還是杜錫最可憐,無意間被賈皇后、太子兩方面利用,結果流了血受了傷還要被貶官。
差不多在杜錫被貶官的同時,江統也進諫太子要向善。
江統也算是西晉歷史名人,原因在於元康九年的時候,他寫了著名的《徙戎論》,建議朝廷將散居中原的外族人遷徙出境,防微杜漸,阻止將來可能發生的叛亂。這一建議並沒有實行,不久就“五胡亂華”了,後人都說江統有先見之明,因此《徙戎論》與江統一起名垂千古。
其實徙戎的說法並非江統首創,早在武帝年間就有不止一人提起過,到了元康年間,關中地區已經發生鮮卑、羌族、氐族數次叛亂,幷州的匈奴,幽州的鮮卑也很不安分,江統於是舊事重提,但是“徙戎”是否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有待於商榷。
解決民族問題不是江統的本職,江統當時的官名是太子洗馬。所謂“洗馬”並不是在東宮馬廄裡給馬洗澡,而是在馬前馳驅的意思。江統給太子的諫文被保留在《晉書·江統傳》裡,文章很長,《資治通鑑》裡對此文進行了歸納總結,在此就用《資治通鑑》的說法。
江統勸太子改正的有五件事:
第一件事是“雖有微苦,宜力疾朝侍”:
第二件事是“宜勤見保傅,諮讒善道”;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