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小竅門治病可信嗎> 第35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部分 (1 / 6)

面黃憔悴,發黃易落,白晴青藍,手心熱,指紋色淡滯、青筋已達氣關,體

溫三十七點六度,大便常規(一)。用上法三天後,飲食增,腹軟,口不渴,

精神佳,二便調。繼用稚兒靈、嬰兒素調服一週而愈。來源:《江蘇中醫雜

志》(五):十四,一九八七。

2。消疳膏

藥物:焦山楂、炒神曲、炒麥芽各十克,炒雞內金、炒萊菔子、生梔子

各五克。

製法: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用法:以上藥適量加開水調成膏狀貼於臍中,紗布、膠布固定,每日一

換,五次為一療程。用於疳積。

療效:治療四十八例,痊癒三十一例,顯效十二例,好轉四例,無效一

例,總有效率為百分之九十七點二。

驗案:吳××,男,一歲,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八日診。患兒半年來食

欲不振,夜睡不寧,面黃肌瘦,口渴煩急,大便經常乾結或稀溏,穢臭,腹

痛脹滿,舌紅、苔黃厚,脈滑數。診為小兒疳積,證屬食滯積胃,中運不暢。

用上法治療十次,諸症消失,精神、食慾恢復正常而告愈。

來源:《四川中醫》(二),十三,一九九○。

3方

藥物:桃仁六克,杏仁六克,大黃六克,山梔子六克,芒硝六克,雞蛋

白一個,麵粉適量。

製法:前五味藥共研細末,加入雞蛋白、麵粉調勻備用。

用法:直接敷於臍部(冬天可稍加溫),可加布帶固定,二十四小時後

除去,敷後出現青紫無妨,約十至十五天可自行消退,每隔七天用藥一次;

()

同時點刺四逢|穴,七天一次。用於疳積,一般三次即愈。

來源:《安醫學報》(一):七十九,一九七七。

4方

藥物:山楂、梔子、大棗(去核)各七粒,蔥頭九個,芒硝三十克。制

法:共研細末,加入麵粉三十克,白酒適量,調和成兩個餅。

用法:冷敷於臍部及臍相應的背部(即命門|穴),以紗布包紮,每隔兩

至三小時取下餅加白酒適量再敷,共敷三晝夜;然後改服湯藥:蘆薈、蕪荑、

山楂、麥芽、雲茯苓、白朮、黨參各六克,大棗三枚,每日一劑,連服七日,

三歲以上兒童加大劑量。用於疳證。

來源:《湖南醫藥雜誌》(四):二十四,一九八○。

5方

藥物:蒼耳全草,生薑、黃丹各適量。

製法:共熬成膏。

用法:貼臍和囟門處。用於小兒疳積。

來源:《浙江中醫雜誌》(五):二十三,一九八○。

6方

藥物:吳茱萸三克,生香附三克,鮮葎草葉十五克,鮮側柏葉十五克,

雞蛋一個。製法:先將前二味藥共碾成細末,再和後二藥共搗如泥狀,加入

雞蛋白適量調和,做成一個藥餅備用。

用法:將藥餅敷在患兒肚臍上,外以寬布帶束之,待藥餅乾燥或臍部發

癢時去掉藥餅,每日敷一次,連敷數次即愈。用於疳證。

來源:《中草藥外治驗方選》

7方

藥物:杏仁九克,皮硝九克,山梔九克。

製法:共研細末,加蔥白(一寸長)三根,艾頭(一寸長)三根及麵粉、

白酒適量,同搗如泥。

用法:於睡前敷於臍部,白天除掉,第二天再製一劑敷臍。用於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