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郎也是您的孫兒。承歡膝下,又才是多久之前的事。他……他如今已不在了,母后為何……為何就不能多想想他的好。”
“好。”太后冷笑,“陛下若是能將與我鬥氣的智勇用在朝政上才好,否則你餘下那三個兒郎怕是也要被些左狼右虎生吞活剝的。”她睨眼望皇帝去,眼中折射出尖銳的精悍,那並不似一個母親打量兒子的神色,而似針工裡的巧繡娘厭棄一件制壞的繡品。她忽然愈發陰冷起來,揚起唇角,緩緩笑道:“還好。”
皇帝尚兀自埋著眼,聞聲抬起頭來,卻聽太后冷道:“還好那三個兒郎子少說有兩個不似你,阿爺不中用,小郎們急著當家來。”
如斯尖刻。
皇帝苦笑。“阿孃,”他的嗓音裡浸著疲憊,身影哀頹而又沮喪,他像個普通兒郎一般喚著阿孃,問:“阿孃當真從不曾悔過麼。今時今日,兒終於懂得阿孃當日之恨,可阿孃又能否體察兒子此時之哀。”
“我有什麼好悔。”太后嗤笑。
“阿孃不悔。”皇帝長嘆,“既然如此,阿孃何苦瞧見一個七分像她的小娘子便攜在身旁,又何苦待摯奴如此——”
“你住口!”太后眸光烈寒,肅殺臉色與那神聖圖騰一般的妝紋迭於一處,愈發孤絕高傲。她便像一隻昂首立於榮耀之後的雌獅。許久,她搖頭而嘆:“罷了,這一件事也可依你。但——”她話鋒陡然轉利,顯出不可悖逆的堅決來,“陛下要依我二件事:其一、賜吳王宏攜世子常居武德殿;其二、小三兒府上也空了這些年了,白氏那丫頭倒是很合的。”
“阿孃,白卿那小女兒比阿寶也才大十歲。”皇帝頗無奈擰眉。
太后置若罔聞,接道:“後一件事,也不必急於一時,但還是莫拖延太久的好。”
“阿孃。”皇帝又喚。
太后輕笑,她看著皇帝,眸光中流淌出哀憫來。“你知道如何才能保你那三個兒郎都好生活著罷?”她忽而問道。
皇帝由不得怔住。
“你說得不錯,他們都是我的好孫兒。”太后微微闔目,竟似沉寐在午後暖陽中。她靜了許久,嘆道,“放下你那一套不切實際的東西罷,不可聽任,不可無為。”言罷,她重喚上侍隨宮人,擺下步輦,前簇後擁著去了,再不由人多言。
長生殿上,獨留皇帝一人呆愣。忽然,他伸出手去,緩緩地,緩緩地,撥弄那鑲金的青龍薰香爐上絲絲嫋嫋的殘煙,便好似想,握住那分明是握不住的一縷。
及次日早朝,皇帝降詔,賜吳王李宏攜長孫李颺長居武德殿。聖意不明,揣測紛紛,竟有人疑心陛下有廢立之心。東宮一脈,人人自危。但民間卻有戲言流走,譏諷那懦弱天子夭折了一個兒郎便忙不迭將兒子孫子圈來了身旁,就近看護著;這三子吳王宏亦是個好修仙道練丹丸的主,自五載前吳王妃故去,整日沉迷道學,披頭散髮便像個瘋子,比之其父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反而深得聖心;太子仁弱無為,吳王失心修道,倒是那魏王李裕頗有幾分皇子膽色,偏偏被拋在外頭,活脫脫就是個後孃養的。一時間,神都歌謠傳遍裡坊,戲謔天家:弱子、棄兒、黃冠郎。
自太液池畔慘烈,德妃謝氏便痴了,終日抱著李乾兒時耍玩的布偶,時而哭啼,時而嘶聲尖笑。她像一頭絕望的母獸,散亂髻發,雙目赤紅,似哭似笑的癲狂哀鳴遠近飄散,整個蘭心殿彷彿已作了地獄火池,再無人敢靠近。
但卻有流言廣散開去。言說,英王與英王妃是死於太后謀策,只因這一樁姻緣有辱天家門庭顏面,故而不能容。更有甚者,流言蜚語所向,指墨鸞於太后近前邀寵出賣英王夫婦,將那夜墨鸞先與祥譽私見又與太后密談之事串聯的有模似樣,種種不堪,口耳相傳。
於此,墨鸞惟有沉默。她能察覺宮人們看她時探究的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