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
張愛玲此時、甚或她從來就不是愛情至上主義者,她念念在茲的,是人活在這個時代的意義。
二十多年前旋起旋落的遭遇,到中年以後,不知她已經反思過多少回了——
從少年時代起,她就在與一種洪流搏鬥。如今,她知道了,其實這搏鬥是沒有意義的。
形勢永遠比人強。
這就是她後來終於領悟到祖先們“只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裡,等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的原因。
三代人也好,四代人也好,只要是流淌著這個血脈,誰能不被這個洪流所制馭?
大變革的中國,把多少人像沙粒一樣捲起和吞沒!
好強、勇敢、堅忍,都是沒有用的。
悲劇之霧,幕天席地!
英語有諺雲:“沒有人是座孤島。”
而張愛玲卻說:“我有時覺得,我是一座孤島。”
不錯,從這一年起,張愛玲就逐漸走向“孤島”,大隱於市,開始了學者們所說的“幽居時代”。
幾乎與她的精神退隱相同時,她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卻發生了奇妙的變化。人世沉浮中的辯證法規律開始起作用了。
還是在一年前,也就是1966年4月,她的小說《怨女》在臺灣出版。同年,這部小說也在香港《星島日報》上連載。
這件事,對張愛玲的晚年生活至關重要。
她從這一刻起,又開始“奪回”了華文世界的市場,從一本《怨女》的涓涓細流起,直至幾十年後的浩漫汪洋!
這部《怨女》在文字上的演變,曲折得讓人眼花繚亂。它是由最早的《金鎖記》,改寫為英文的Pink Tears《粉淚》。,後來又改名為Rouqe of the North《北地胭脂》。,再由英文譯回中文,即是《怨女》。
《金鎖記》裡的曹七巧,在《怨女》中名字叫銀娣。原先的角色比較“徹底”,而新的角色則不那麼“徹底”,曹七巧的變態與報復,在銀娣身上化為了可以理解的蒼涼感。長安這條線索,則被徹底刪掉。
“孤島”中的恬然老婦(2)
《怨女》之所以能在臺灣出版,說來也是一段傳奇。它是由臺灣皇冠出版社出版的,而“皇冠”的老闆平鑫濤,就是當年中央書局老闆平襟亞的侄子。
二十多年前,張愛玲沒把《傳奇》交給平襟亞出版,還為“一千元灰鈿”翻了臉,二十多年後,她的著作出版卻又重歸平家的人來打理。雙方這一合作,後來延續了近30年。
還有,平鑫濤的妻子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臺灣言情小說作家瓊瑤。瓊瑤曾說過,張愛玲是她寫作上的老師。這就是說,張愛玲小說的某些影響,也成了當代言情小說的源頭之一。
那麼,平鑫濤是如何“發現”張愛玲的呢?
原來,他在高中時就是張愛玲的讀者。抗戰後期,他在上海讀高中,正是所謂的閱讀“吞嚥期”,瘋狂閱讀大量文學作品,從《永珍》和《西風》等雜誌上,讀到了不少張愛玲的文章。
1965年,他在香港認識了宋淇,兩人一見如故。宋淇向他熱心推薦了好幾位香港作家,此外還有一個,就是張愛玲。
那時,由於夏志清文章的影響所及,張愛玲的名氣在臺灣讀者中已有復燃之勢。平鑫濤聽到張愛玲的名字,“覺得又親切又高興”,能為她出書,簡直是受寵若驚!
合作的事,進展得非常順利。張愛玲那一面正是求之不得,大概因照顧賴雅不願分心,合同是由夏志清代簽的。自那以後,張愛玲的全部作品,都由“皇冠”獨家出版。
皇冠趁熱打鐵,這以後又接連出版了《秧歌》、《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流言》(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