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0部分 (1 / 5)

的木材,對了,還有農產品,尤其是大豆。”

“大豆?”褚紅陽丈二和尚『摸』不著腦袋,“咱們中國自己不也產大豆嗎?東北,我聽說是大豆之鄉啊。”

林振華搖搖頭道:“我原來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去年在東北的時候,我還專『門』向當地的官員打聽過這個事情,結果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我們前面說過了,林振華在穿越之前,也是一個熱血憤青,沒事是喜歡趴在網上看些“內幕”文的。他記得,曾經有記者專『門』寫過一篇很煽情的文章,叫什麼“大豆之殤”,主要意思就是說中國東北是大豆之鄉,每年都有若干大豆出口的,結果,因為什麼什麼原因,到21世紀的時候,中國反而要進口大豆了,而且一進口就是幾千萬噸。

對於這種現象,記者的解釋當然是政fu短視、政策失誤、國外『yīn』謀、中國人弱智上當等等,總而言之,一句話,中國的大豆產業被外國大豆給擠垮了,風光不再。當年的林振華看到這些文章的時候,也是義憤填膺,少不得就要跟帖一道罵街了。

這一世,林振華有機會以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來到東北,親自和當地主管農業的官員進行『交』流,一聊起來,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中國東北是大豆之鄉,這話不假。但在1980年之前,中國大豆的年產量最高峰值也僅僅是到1200萬噸,這個數字是出現在50年代的。進入60年代之後,由於片面地強調以糧為綱,中國大豆的播種面積不斷下降,1980年的產量僅有794萬噸。改革開放以後,大豆種植得到恢復,加上技術的進步,到1993年,中國大豆產量已經增長到了1531萬噸,相當於1980年的近2倍。從那之後,一直到21世紀,中國大豆產量都沒有低於這個水平,高峰的年份甚至可以達到1800萬噸以上。

也就是說,無論是從播種面積還是從總產量上看,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大豆產業被外國人擠垮的問題,記者說得那麼聳人聽聞,其實完全是道聽途說,加上自己的腦補。不過,這也不能怪記者,中國的記者本來就是文科生,指望他們識數,還不如指望他們上樹來得靠譜一些。

既然大豆的產量沒有減少,為什麼中國的大豆會由淨出口變成淨進口呢?這個答案其實也非常簡單,只要走到老百姓的廚房裡去看看就知道了,中國人一年消費的豆油和豆製品數量,與1980年相比,增長了若干倍。原來800萬噸大豆還能出口,現在1800萬噸大豆,還需要再額外進口5000萬噸,這一進一出之間的差額,結果就是造就了滿大街的胖紙。

進口大豆來改善人民的生活,讓更多的人變成胖紙,何錯之有呢?

“還記得當年我給你們做的水煮魚嗎?”說到豆油,林振華想起了往事,笑著對褚紅陽問道。

“哪能不記得啊!”褚紅陽的眼睛裡『露』出神往的光彩,“當年,吃你做的水煮魚,那簡直就是一輩子都沒有吃過的美味啊。振華,你不知道,我這些年走了這麼多國家,國宴也吃過很多次了,就是找不到當年吃你的水煮魚的感覺啊。”

林振華道:“那是當然,當年一個居民一個月才供應半斤食用油,誰家捨得拿一鍋油來做水煮魚?我如果不是掙了點錢,能夠買得起黑市油,我也不敢做水煮魚的。為了『浪』費油的事情,小芳沒少跟我幹仗。”

“時間過得真快啊。”褚紅陽感慨道,“振華,我覺得,一切的改變,都是從你當兵退伍回來開始的。從那時候起,我們吃的越來越好了,錢越來越多了,世界也越來越大了。我有時候會想,如果不是你,也許我現在還在豐華縣窩著呢,連買盒煙都不敢買貴的。”

“呃……這好像不該歸功於我吧?”這回輪到林振華滿頭黑線了。改變無數人命運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