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的紫砂器在價格上的落差更大一些,民國紫砂器的價格僅有清三代紫砂器的十分之一。
唐風將一件高提樑後出戟的仿竹節紫砂壺拿在手中把玩起來,他覺得這件紫砂壺不像是民國紫砂器,時代應該更早一些。
紫砂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2400年以前、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身上,他在功成身退之後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自稱“陶朱公”。陶朱即是朱陶,朱陶也就是紫砂,當然,這種說法多少有點牽強附會,不管是真是假吧正後世的紫砂工匠都把范蠡奉為祖師爺。紫砂起源不可考,但紫砂壺的起源卻很清晰,明武宗正德年之後才有紫砂壺出現。
生產紫砂壺的原料是紫砂泥,俗稱“富貴土”,它主要分為紫泥、綠
泥三種,紫砂極品天青泥現在已經絕跡。紫砂又名,這是因為紫砂泥產於江蘇宜興。
紫砂壺之美可歸納為造型美、材質美、實用美、工藝美、品位美,這些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風自己也沒完全弄明白,他只知道紫砂茶具是飲茶用具中的終端品種毫無爭議。
茶壺上有壺蓋下有底兒,前有壺嘴後有把兒,如果茶壺的壺把在茶壺的上端,這就叫提樑,可以轉動的提樑就是活提樑之則是固定提樑。古代文人好詩情畫意講雅興,凡事都往好了說象牙開裂不叫做開裂,那叫做“笑”;茶壺的壺嘴也不叫壺嘴,叫“流”。而最高處的橫提樑後邊多出來一截就叫做“出戟”,這就是高提樑後出戟的由來。
仿竹節更好解釋,一看唐風手中的那件紫砂壺就明白了,此壺橢圓形壺身雕刻成兩節繡段;短曲流和高提樑包括壺蓋的蓋鈕分別都做成了繡節形狀,而壺身還雕有幾枚竹葉整件紫砂壺活脫脫就是一截竹子。唐風再看了看那幾個紫砂茶杯,點了點頭套紫砂壺真不錯。
唐風觀察完器形,開始看真贗斷代件紫砂壺色澤紫中泛紅,樸雅高潔;壺體輪廓明朗,曲線張勁有力,於拙樸中見纖巧;壺面紫砂泥質較細,顆粒微粗,含黑、黃砂點,整體略有一些小瑕疵,但這是相對清三代的紫砂器來說的,此壺的整體感覺要高於民國時期的紫砂製作水平。雖然這件紫砂器經過清洗,但壺面的砂質依然隱見一層略微有些暗淡但非常有神采的色澤,包漿看上去也潤澤可人,手感柔滑細膩,完全是清三代紫砂器的特質。
在乾隆中期的蘇宜興,有一位著名的製陶名家擅長製作竹節把壺,他就是陳蔭千,他製作的精品竹節把壺已經賣到了百萬之上,而這套紫砂壺的售價僅有一萬塊。如果器底留有他的款識的話,這套紫砂壺就應該是他的唐風覺得有些奇怪,為什麼光頭老闆會認為這是民國紫砂器呢?
唐風的問很快有了答,他翻看壺底,這件紫砂壺並沒有款識。款識是辨別紫砂壺的重要依據之一,沒有款識,光頭老闆把這件紫砂壺歸於民國紫砂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唐風對款識並不迷信,他花重金競購的蘇東坡手稿就沒有款識,他更喜歡從古玩的氣質神韻方面進行鑑定。
古玩鑑定和玩作假是一對天敵,它們之間的博弈曠日持久,遺憾的是,以目前的情形看來,古玩作假一直處於上風,很多鑑定技術被作假技術突破,就紫砂器的款識來說,現代造假技術完全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氣質神韻說起來很玄,於紫砂名傢俱有高超的藝術素養和熟練的專業技巧,他們對泥料效能和窯溫的把握都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所以,他們的作品往往獨具特色,具有一種不可模仿的神韻。
唐風透過這套紫砂壺的氣質神韻斷定這是陳蔭千的反正劉書南買紫砂壺不是用於收藏增值而是用來品茶的,這東西用久了之後感覺就出來了,民國紫砂器到底不如清三代的紫砂器,清三代的紫砂器使用時間越長包漿越好看,兩三年之後,劉書南自己就能感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