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對他們兩個說,密碼學的核心在於演繹和控制試驗,“形成假說,進行檢驗,頻繁地拋棄假說”。
如何向他人證明某種破譯方案是正確的,也並非易事,它需要密碼破譯者提供4個步驟:其一:指出密碼系統及其金鑰;
續而:針對密文進行加密過程的逆過程,得出待檢驗的明文;其三:確保明文是有意義的資訊,而非胡言亂語;最後:金鑰可以簡潔地表達。
我讓楊子給我拿來一個放大鏡,仔細觀察手稿上面描繪的圖案,那些文字以我的水平根本就不可能解開。
那基本上可以說是本“無字天書”,只能從這些描繪的圖案入手,希望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線索。
我把書上的圖案都進行了對比,這幾乎發了我幾個小時,最後在手稿的一幅圖案上發現跟地圖相對應的地標。
“這手稿上對應的地方,那就是鄱陽湖!”我指著地圖說道。
第135章 藏寶
“這是鄱陽湖嘛?青哥兒你連古代的地圖都能分辨出來,還真是神了,”楊子伸出手指對我點了一個贊。
我小心翼翼的把手稿放在桌子上,翻開其中的一頁∶“你們看這上面的繪畫圖案跟這古代的地圖如出一轍。”
“而且這幾個字翻譯過來就是蠡澤,古時候鄱陽湖稱彭蠡澤、彭澤和官亭湖,我對照上面的史料記載才敢斷定這上面的圖案描繪的就是鄱陽湖。”
“你們看這幅圖,”我把手稿捧起來展現在他們眼前,剛好翻到標註有古贛江的那副圖,這就是證明上面的圖案就是鄱陽湖水域。
於是我跟他們說,對於天文地理這方面的知識你們可能不懂,但是我是學風水地理的,像這種東西就難不倒我了。
像古代彭蠡澤的範圍大致包括今長江北岸的湖北東部的源湖、安徽西部的龍感湖、大官湖和泊湖等濱江湖泊區,與長江水面相連線。
當時長江南岸由古贛江匯注而成的水域也與長江汊道在湖口相通,但古湖面面積很小,直至秦漢之時仍僅限於罌子口。
(今星子縣境,東吳晉時古贛江流注彭蠡澤的交匯口)以北至湖口的狹長地帶,因罌子口旁有宮亭廟,古鄱陽湖故又稱為宮亭湖。
到了大概西漢後期,彭蠡澤與長江完全分離,江北水域逐漸演變成今江北諸湖,而江南水域則逐漸擴大,演化成今日的鄱陽湖。
由於東漢班固在《漢書·地理志》有“豫章郡……縣十八:……彭澤,《禹貢》彭蠡澤在西”之語,此後“彭蠡澤”遂指今鄱陽湖。
而學術上對於“彭蠡澤”名稱的變遷,歷來看法不同,有的根據《尚書·禹貢》所載“導漾……東匯澤為彭蠡”。
專家們認為古彭蠡澤僅指江北水域,班固之說為附會之言;有的認為古彭蠡澤地跨長江兩岸,包括江南水域,今鄱陽湖是古彭蠡澤解體演化而成。
在漢代,現鄱陽湖水域乃是湖漢水(今贛江)下游平原,漢代在此設定了陽縣,漢昌邑王封地亦在此。
那時,長江主泓道在今龍感湖一帶,在廬山以北的僅是長江一汊道,當時稱為小江。約在400年,即東晉後期,長江主泓道移至今九江…湖口一帶。
江水阻擋了贛江的排水,還倒灌入贛江下游平原,逐步形成鄱陽湖。到了盛唐時,鄱陽湖面積最大達6000平方公里。
在鄱陽湖大舉南侵之前,低窪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後被淹入湖中。
而位於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因此從這手稿標誌的圖案跟繁瑣的密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