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部分 (3 / 5)

教駐錦州,負責築城、守城。當後金兵將至時,左輔等人,撤入錦州,憑城固守。皇太極得報後,傳令攻城。後金兵攻城數日,傷亡慘重,別無所獲。

十六日,明遼東巡撫袁崇煥派人送給紀用、趙率教的書信被後金兵截獲,內稱“調集水師援兵六七萬,將至山海關,薊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後所兵俱至寧遠。各處蒙古兵,已至臺樓山”云云。皇太極信以為真,即收縮圍錦兵力,聚集於城西,以防明援師。

至二十六日,後金軍已圍城15日不克,人馬疲憊士氣低落。

二十七日,後金軍分兵為兩部:一部繼續留駐錦州,在錦州城外鑿三道濠,加以包圍;另一部由皇太極率領官兵數萬,往攻寧遠。

遼東巡撫袁崇煥提出:“堅壁固壘,避銳擊惰,相機堵剿。”總督薊遼、兵部尚書閻鳴泰題奏:“今天下以榆關為安危,榆關以寧遠為安危,寧遠又依撫臣為安危,撫臣必不可離寧遠一步。而解圍之役,宜專責成大帥。”此奏,得旨:“寧撫還在鎮,居中排程,以為後勁。”朝廷為確保寧遠,不允許袁崇煥親自率領援兵,前往救援;而令滿桂、尤世祿、祖大壽等率軍一萬,馳援錦州。

二十八日,遼軍與後金軍在寧遠城,展開激烈的攻守戰。袁崇煥列重兵,陣城外,背依城牆,迎擊強敵。皇太極欲馳進掩擊,貝勒阿濟格也欲進戰;大貝勒代善、二大貝勒阿敏、三大貝勒莽古爾泰“皆以距城近不可攻,勸上勿進,甚力”。天聰汗皇太極對於三位大貝勒的諫止,怒道:

“昔皇考太祖攻寧遠,不克;今我攻錦州,又未克。似此野戰之兵,尚不能勝,其何以張我國威耶!”

明遼軍與後金軍兩支騎兵,在寧遠城外展開激戰,矢鏃紛飛,馬頸相交。明總兵滿桂身中數箭,坐騎被創,尤世威的坐騎也被射傷;後金貝勒濟爾哈朗、薩哈廉及瓦克達俱受傷。兩軍士卒,各有死傷。

明軍騎兵戰於城下,炮兵則戰於城上。袁崇煥親臨城堞指揮,“憑堞大呼”,激勵將士,齊力攻打。參將彭簪古以紅夷大炮擊碎八旗軍營大帳房一座,其他大炮則將“東山坡上奴賊大營開啟”,後金軍傷亡重大。明太監監軍劉應坤奏報稱:“打死賊夷,約有數千,屍橫滿地”。後金貝勒濟爾哈朗、大貝勒代善第三子薩哈廉和第四子瓦克達俱受重傷,遊擊覺羅拜山、備禦巴希等被射死。蒙古正白旗牛錄額真博博圖等也戰死。後金軍死傷甚多,屍填濠塹。

二十九日,後金天聰汗皇太極率軍撤離寧遠,退向錦州。

遼東巡撫袁崇煥欣喜地奏道:

“十年來,盡天下之兵,未嘗敢與奴戰,合馬交鋒。今始一刀一槍拚命,不知有夷之兇狠驃悍。職復憑堞大呼,分路進追,諸軍忿恨此賊,一戰挫之,滿鎮之力居多。”

皇太極攻寧遠不克,又轉攻錦州。

先是二十八日,當後金兵在寧遠城下激戰之時,錦州的明兵趁後金軍主力西進、勢單力弱之機,突然大開城門,蜂擁衝殺出來,攻向後金大營,予敵一定殺傷。稍獲初勝之後,迅即撤退回城。後錦州戰報送到皇太極手裡,他感到寧、錦前後、腹背受敵,不得不迅速從寧遠撤軍。

六月初三日,皇太極向錦州城發起進攻。

初四日,皇太極攻城不下,遂命撤軍回營。明總兵趙率教疏報:此役後金兵傷亡“不下二三千”。明鎮守太監紀用奏報:“初四日,奴賊數萬,蜂擁以戰。我兵用火炮、火罐與矢石,打死奴賊數千,中傷數千,敗回賊營,大放悲聲。”

初五日,凌晨,天聰汗皇太極從錦州撤軍。

初六日,遼東巡撫袁崇煥上《錦州報捷疏》言:

“……孰知皇上中興之偉烈,師出以律,廠臣帷幄嘉謨,諸臣人人敢死。大小數十戰,解圍而去。誠數十年未有之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