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三棲特種兵何祥美> 第44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3部分 (3 / 5)

平。而把土豪惡霸劣紳的威風打下去。

這樣捻眾組織實際上在農村中取得了統治權治理權。在洛行幼年時代,捻眾在淮河區域人民中的威信,已經是“贊口洋溢轟遠近”了。

張洛行的家族。是一個大族,散佈在張老家附近十八個村莊,號稱“九里十八張”,同族中有好幾千人。

張洛行父親叫張慰祖,兄弟三人,大歌張問行,早死,二張敏行,後來也捻眾黃旗的一個著名將領,張洛行是老三。

張洛行出身於地主家庭,在他父親手中有地一百四十多畝。

後來他大哥過繼給他堂伯張念祖,他和二哥張敏行分了家,各分得土地七十多畝。

分家以後,敏行因妻子孃家有錢,陸續買了三百多畝田,在附近另建新宅,搬走了。

只有年輕的洛行,留在張老家。

張洛行身材高大,腰有點彎,淮北人叫做“麻蝦腰”,臉有點白麻子。

張洛行不愛講話,好考慮問題,別人講話,他總側著頭聽,不發表意見,但一回頭,就做了決定。

遇到事情時,勇敢沉著,態度十分鎮靜。

張洛行最突出的性格,是為人慷慨,好幫助人,只要求助於他,沒有不答應的,一幫哥兒們說他是出名的好“保事”的人,也就是有擔當,敢負責人的人,因此,大家都對他很是信賴。

張洛行對周圍生活困難的人,經常給以幫助,有一首民歌道:

張老樂,會做作,

四面八方送烙饃。

張洛行又專好打抱不平。凡有亡命者走到他家躲避,他都加以庇護,殷勤招待,越久越熱情;如果風聲緊急,實在無法再留了,他必定厚送路費,親自護送出境。

張洛行仗義疏財,慷慨任俠,彷佛西漢時的朱家、郭解、水滸傳上的晁蓋、柴進的為人。因此,張洛行得到群眾擁護,也得到四方亡命者的擁護。

像張洛行這樣人物,正是捻眾組織所需要的好領袖。他也就在當時淮北一帶“一莊有捻一莊安,一族有捻一族幸”的環境下加入捻眾組織,做了雉河集這股捻眾組織的領袖。

張洛行加入捻子後,依靠這個組織,使他的才能得到了發展,最後鍛鍊成為全捻總領袖。

張洛行要用的錢更多了,他雖然在雉河集附近的吳橋集開糧食行、雜貨店、燒酒作坊,但是,這些收入還遠遠不夠供他應用。

那時雉河集附近窮苦農民,因居住條方便,很久以前就參加販私鹽活動。

同時張老家是通河南永城的大路,往來的私鹽車很多,也都投靠張洛行。

於是,張洛行就組建了一支保運私鹽的武裝力量。

他們使用一種當時最利害的武器——烏槍,號稱十八槍手。

以後又增加到五十槍手,一百槍手。

張洛行自然也就做了保運私鹽的“鹽趟主”。

那時販私鹽都使用四輪牛車,每車裝二十到三十包鹽,保運費一包。

從此洛行經常有大批的收入,來做他仗義疏財、博施濟眾的事業。

在張洛行的組織裹面,有一個叫第德才的,他在太平天國壬子二年春天,帶領十八個人,從北方保運私鹽回來,路過永城縣,把一個大地主放在野外牧養的羊群一百多隻趕走。

永城縣官逮住他們,下了監獄。

洛行得報,十分憤怒,與龔德樹發動一萬多人,把永城縣圍困起來。開啟監獄,救出張德才等。

這時候。淮北地區的農民在清朝反動統治和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下,加上連年災荒,黃河又從江蘇豐縣決口,使他們再也無法生活下去。

天國的起義,正好符合他們的期望;同時,也極大地鼓舞了他們,於是這場起義就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