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臉上還是一片悲哀。蕭孝穆是契丹的中流砥柱。這一死契丹倒了小半邊天了。
蕭達麗兒又說道:“蕭大人為了我們契丹出生入死,鞠躬盡瘁,你想不想為蕭大人報仇雪恨?”
興平公主傻眼了,我是想啊,可我一個弱女子,怎麼為他報仇雪恨?難道讓我一個人單槍匹馬,殺到滿者拉,將也裡可溫殺死?就是我練了石堅給他孩子們講的那些故事中俠客武功也沒有用啊。或者讓我用美人計?也裡可溫會不會喜歡美人都不一定,可用美人計也是耶律煮蓉她們才行,我這姿色還差了許多呢。
看到她怔仲的模樣,蕭達麗兒再次著惱了:“難道你現在真的身在溫柔鄉,樂不思蜀,將契丹都忘記了!”
這叫什麼話?什麼樂不思蜀,如果我是這樣的人。早嫁給石堅了。但她還沒有辨解。答道:“我也想幫蕭大人報仇,也想幫助契丹。可我能有什麼辦法呢?”
“旁人沒有。可你有,殺害蕭大人的兇手就在你身邊!”
興平會意,她是指石堅了。可這不是冤枉石堅嘛?石堅自從兩灣大陸回來,閉門修書,連朝堂都沒有去過一次。大不了有時候宋朝皇帝來到石堅散心。或者將石堅請到皇宮談心。其實這一年多來;他打交道最多的卻是一群儒生,記得一個姓臺的儒者,說石堅修《春秋》忘孔子,這本書成後,天下百姓將跟石堅學習,忘記禮仁謙恭,一個個。逐利而行,天下道德將會敗壞。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一些大儒們與石堅辨論最多的問題。石堅的看法是不把天下百姓肚子吃飽了,他們怎麼遵守什麼禮仁謙恭,可這些儒者卻認為先教化。後溫飽。辨來辨去似乎成了是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其實石堅這是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韙,否則要說他們是假仁假義,如果將你們餓上幾天試試看。這不是仁,是偽君子。
聽到這個姓臺的又開始老調重彈,石堅就說了:“春秋時,魯國有律法規定,凡有人將魯國人在外國做奴隸者贖回來,可以到魯國國庫裡領取獎金。子貢有一次贖回來一個魯國奴隸,但卻拒絕領這份獎金。
孔子便說,子貢做錯了,聖人制訂法令,是用來改變風俗的,百姓必須要遵守。現在魯國富人多而窮人少,領取獎金並不損害個人的德行。如果不領取。就不會有更多的人卻贖人了。後來子路救了一個溺水者,這個人表示感謝,送了一頭牛給他。子路受了這頭牛,孔子又說,今後魯國救溺水的人一定會多起來。請問何解?”
其實孔子許多言論很有唯物主義辨證觀,可惜讓後人再三曲解。比如搭金不昧的精神是好的,可全部搭金不昧,最後無利可得,還可接冒著被人誣告的危險。那個卻做好事?當真**來臨?這種偽風氣結果造成*人們更加虛偽。連幾千年前的孔子都明白,現在卻有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適當的補償與回報,做好事的人才會越來越多;最後比這種冷漠的風氣至少改觀得多。
但中間就有一個關健,利!
這個臺姓儒者嚅嚅不能言,窘迫而退。
雖然興平公主心情不好,看到他的樣子,也笑了起來。
蕭達麗兒激憤地說道:“你身為契丹的殿下,竟然這樣執迷不悟。如果沒有石堅畫的那個礦藏,草原上幾國會如此廝殺!也裡可溫只是一把刀,而真正拿刀的人卻是石堅。”
這話也對也不對。雖然石堅也有責任。可如果你們本身爭氣,不貪圖這個,財富,坐下來和平瓜分,不就沒有這事了嘛。而且石堅本來就是宋朝人,不幫助宋朝,還幫助契丹?他想做張元?就象耶律煮蓉幫助契丹不幫助宋一樣,反過來就都做錯了。不但說石堅,就是諸葛亮兄弟,也是各為其主。也沒有那個史書上說他們做錯了,反而說他們品德美好。興平似乎也明白一點,但她不知道該怎麼說。甚至具體那個做對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