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延熙元年,關中剛一開春,馮君侯就開始巡視各地的春耕。
春耕是官府最為重視的工作之一,關係到地方百姓的安定。
而今年關中的春耕,顯得尤為重要。
當天子決定改元延熙的訊息傳到關中,馮君侯就知道,自已的連襟今年要來關中了。
如果關中的工作做得好, 今年就是直接遷都。
如果沒有做好準備,那麼就是天子巡邊。
左右都是要迎接天子,這就是今年關中最重要的工作。
所以馮君侯估計自已下半年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管理地方。
該做的事,都要提前做好,時間很緊迫。
渭水以南的田籍整理仍在繼續。
現在人少地多,官府整理出來的田地,並不是說全部要分發下去。
而是按一丁五十畝的原則分地, 現在人口稀少, 按一家三口算,也能得到一百五十畝。
五口之家治百畝之田,不失其時,可以無飢……
這還是在關中,若是涼州那邊,漢籍一人可分一百畝,胡人可得五十畝。
若有新增人口,可以從官府中繼續分到田地。
按這樣的分法,關中的田地可以持續分上兩三代人。
兩三代之後,若是還指望靠這點地吃飯,那這個朝代最多能再安逸一代,就不可避免地步入衰落。
土地的不斷兼併,貧富的不斷分化,糧食供養不起更多的人口,往往就意味著動亂的到來。
這是古代人類社會的自我恢復過程。
透過主動或者被動減少人口, 達到社會再次重新恢復穩定執行的目的。
而小冰河氣候的疊加, 糧食劇減得更厲害, 胡人被逼著不斷南下,只會讓這個變化更加劇烈。
所以馮君侯想要避免華夏曆史上最黑暗時期的到來,光是統一天下是遠遠不夠的。
他還要想辦法逆小冰河週期增產糧食,讓華夏大地的產出能養起更多的人口。
同時還要想辦法對抗小冰河時期的惡劣天氣,尤其是提高人們的抗寒能力。
甚至還要想辦法馴化源源不斷南下的胡人。
越是往北,就越是感受老天娘來大姨媽時的惡意。
晉陽城去年冬天凍死了兩百來個人,男女老少都有。
這還僅僅是晉陽城裡。
整個幷州,一個冬天要凍死多少人,根本不敢想像。
若不是鄧芝在隴右呆過,他根本無法想像北方的冬天會冷成這樣。
馮君侯巡視完了關中的春耕,又再次渡過大河北上,前往幷州。
這一回,幷州刺史鄧芝跟著馮君侯過了雁門塞。
他心裡有些著急。
“君侯,還是要快些挖煤啊!”
去年凍死那麼多人,還可以說是幷州剛剛平復不久,所以許多工作來不及做。
但若是今年冬日再凍死這麼多人,自已別說回朝爭三公之位,能不能保住現在的位置都是個問題。
興漢會選了兩個地址,一個是平城,一個是離雁門塞不遠的馬邑城即後世的朔縣,打算在這兩個地方挖煤。
當然,也可以說是在這兩個地方找到了大量的煤。
馮君侯嘆了一口氣,對著鄧芝說道:
“鄧伯父,我也著急啊,我在關中還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呢。偏偏找了這麼久,都沒有找到鐵礦。”
“若是輕易大動干戈,到時候萬一在別的地方找到了鐵礦,那投入的錢糧豈不是有些浪費?”
“這等事情底下的人又不能作主,所以我不得不擠出時間過來看看。”
春末的季節,塞外仍有些許寒意,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