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仙俠小說>蜀漢之莊稼漢頂點> 第1288章 玄學與現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88章 玄學與現實 (1 / 4)

“我之意?”

司馬昭也跟著嘆息,“我亦沒有什麼頭緒,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說到這裡,他又看了一眼夏侯玄,“若是我能有辦法,洛陽又何至於此?”

饒是夏侯玄修身養性過人一等,此時聽到司馬昭的話,仍忍不住地嘴角一抽。

豈是人言哉?

你就是來一句“誓與洛陽共存亡”也好啊!

換成平日,夏侯玄聽到這種話,說不得就要起身直接拂袖走人了。

只是此時,他不得不違心地繼續坐在這裡,以拖延時間。

強行平靜一下心情,但見夏侯玄正色道:

“子上何能出此言!如今洛陽危急,人心不穩,若是你這個話被傳了出去,軍中將士與城中士吏,又會作何感想?”

司馬昭聞言,似乎這才反應過來,臉上出現一抹羞愧和感激:

“泰初說的是,是我疏忽了。”

“吾雖未曾領兵,但也知道胸有驚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夏侯玄緩緩道,“聖人亦有人者五情,然卻能物物而不物於物,故而能化萬物為己用,教萬民而從命。”

“吾等有志於功業,須得胸藏溟淵,豈能輕露聲色?”

司馬昭臉色肅然,拱手道:

“泰初所言極是,我心性修養不足,確實應當多加砥礪才是。”

然後他又虛心請教道:

“我知泰初深得玄學之要,能雷霆震於眼前而神色不變,心中仰慕久矣,不知泰初何以教我?”

夏侯玄等的,可不就是這一句?

“欲得玄學之要,《老子、《莊子、《周易不可不精研,正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遠之學,以“祖述老莊”立論,把《老子、《莊子、《周易稱作“三玄”。

它的興起,有著極為深刻的社會因素。

孝武皇帝獨尊儒術以來,士人以研學經學為正統。

而經學,講究的是“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經學的盛行,導致了士人治國家、平天下的心態,是非常普遍而真實的。

正是因為這種社會心態,前漢的官吏與將士,有著超越時代的家國情懷。

但到了後漢中後期,政治變得極度腐敗。

特別黨錮之禍發生後,士人爭相進諫,上書陳詞,試圖維護儒家道統,恢復他們心目中的朝綱。

然而得到的,卻是變本加厲的打壓,上書的大儒士人,甚至被逼迫而死。

朝廷的態度與做法,對士人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和挫傷。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讓士人漸漸地對後漢離心離德。

偏偏這個時候,豪強地主又正好完成了向世家大族的轉變。

於是傳統的價值體系開始崩潰。

家國情懷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貴生、避世”的思維——人間不值得,我只為自己而活。

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後漢牆倒眾人推,除了世家大族天生的自私本性。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後漢自己作死的成份。

畢竟你不能指望一個在政治上被你虐千百遍計程車人集團,能一直待你如初戀。

再後來,亂世來臨,更是讓士人加劇了逃避現實的心理。

可以說,玄學的興起,給予了亂世中計程車人一定的心靈寄託。

同時也提供了一個逃避現實的精神世界。

這些日子以來,洛陽內外交困,讓司馬昭面臨巨大精神壓力。

正所謂痛苦的一旦有人分擔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