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那些胡人習慣了這種方式,到時候護羌校尉府再推行齊民編戶,那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馮永站直了身,看向遠處,那裡有馬,有牛,有羊,也有騾,都被柵欄分開了。
牧場的牧民抱著草料,不斷地往食槽裡頭投料。
還有些柵欄是開的,有人驅著馬群奔向更遠處,馬群開始奔跑起來,地面在微微震動,馬蹄聲如悶雷。
“那是在挑選戰馬吧?”
馮永指了指奔跑的馬群,一邊向前走去,一邊開口問道。
“正是。”
周爐連忙跟上,解釋道,“這裡頭最好的幾匹,或者頭馬之類的,挑出來以後,會送到專門的馬場,當作種馬。”
“那就跟我說說戰馬的事。”
蕭關一戰,校尉府可謂是大出血。
身為護羌校尉,馮鬼王到底下各個牧場視察,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
“是,山長。”
“挑出來的種馬,每一匹都有血統記錄吧?”
“回山長,這些種馬的血統檔案,每一匹學生都會親自察看後,才會歸檔。”
記錄好種馬的血統,並不是周爐提出來的。
而是馮永提出來的。
提出來的原因,源於早期漢中牧場和越巂牧場的教訓。
雖然馮永前世就知道優生優育,但因為牧場沒有及時建立起血統檔案,導致後面仍然出現了一些退化,甚至先天不足的馬駒。
這才讓馮鬼王想起了後世的一些做法。
雖說後世的血統檔案在很多時候變了味,被某些人拿來裝逼吹牛逼。
但馮鬼王好歹也是學過高中生物的人物,很快就想通了建立血統檔案的好處。
一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防止馬群在第三代第四代出現退化。
二是為了方便近親繁殖,也就是回交。
因為回交有時候可以讓人類想要的某種優點穩定下來,當然,回交更多時候是產下先天不足的後代。
說白了,就是方便管理,方便繁殖。
當然,以後若是有機會,拿血統檔案來哄騙冤大頭,馮鬼王自然也不會拒絕。
抬眼望去,極目之處,有一條長龍蜿蜒著向北而去,那就是黃河。
黃河的對岸,就是鸇陰縣(即後世的靖遠縣附近)。
隴右之戰後,那裡一直是涼州魏軍的據點。
後來校尉府全軍東出蕭關前,關大將軍派趙廣領軍出擊,把這個涼州魏軍據點納入了校尉府的治下。
關大將軍的這一個舉動,並不單單是渡河收復鸇陰縣那麼簡單。
而是直接把大漢的兵鋒影響,往西推進了數百里,直達涼州的核心,武威姑臧。
因為從鸇陰渡口渡過黃河,然後沿著長城西進,可以一路通暢無阻地到達武威姑臧。
這條路,是最早的絲綢之路,不過因為這數百里的荒原,商隊補給不便。
再加上從南邊走隴西到西平,穿過大斗拔谷,可以直達涼州張掖,沿途補給也方便,所以商隊就漸漸地不走這條北路了。
但從鸇陰縣到姑臧,數百里的荒原,卻又正好是騎兵馳騁的戰場。
所以關大將軍拔了鸇陰縣這個魏軍據點,震懾涼州魏軍的意味很濃。
後來事情的發展,確實證明了關大將軍的英明。
沒了鸇陰縣這個橋頭堡,再加上西平叛亂又成不了氣候,武威姑臧最後都沒敢派兵過來試著策應關中魏軍。
想到這裡,馮永轉過頭,看了看身後。
只見正室夫人和小四正站在蔭涼處,也不知在說著什麼。
離她們不遠處,自己的兩個孩子正在草地嬉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