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替換下來的舊兵器,不若拿去賣給吳國,給大漢多換一些錢糧回來。”
南鄉產煤,南鄭則有漢中最大的鐵礦。
因為冶煉技術的改進,漢中冶現在出產的兵器,比起建興元年,質量大為提高。
蕭關一戰,護羌校尉府的將士,用實戰證明了新式兵器的優越性。
就拿軍中最普遍的兵器環首刀而言。
步卒的環首刀,和輕騎的馬刀,樣式就大不一樣。
而護羌校尉府的環首刀,與以前那種老式環首刀,也不一樣。
更別說新式兵器質量上的提高。
以前普通士卒手中的環首刀,多是粗鐵製成。
而現在因為焦煤的出現,鼓風機和水排的改進,新式環首刀相當於三十煉起步。
中層軍官,那就是五十煉。
高階將領,人手一把百鍊刀。
蕭關之戰後,大漢軍中,開始有計劃地淘汰老兵器,更換上漢陽造標準兵器。
再加上這些年丞相所施行的精兵講武政策。
可以說,下一次魏漢的關中之戰,魏賊所要面對的,是一支與隴右之戰完全不同的大漢精兵。
而阿梅所領的製造局,在完成第一代漢陽造標準後,開始著手研究制定第二代標準。
淘汰下來的兵器,一部分已經用來武裝胡夷,組建義從軍跟隨漢軍作戰。
但大漢在隴右之戰前,兵力足有十餘萬。
隴右之戰時又從魏賊手裡繳獲了不少兵器。
再加上武庫的存貨等,這淘汰下來的老舊兵器,可不是小數目。
真要全部拿去給胡人用,怕是馮刺史晚上都睡不安穩。
回爐重造吧……對於這個時代的技術來說,成本實在是有點高。
還不如拿去賣,既賺了錢,又順便鞏固一下與吳國的聯盟,還得個好名聲。
當然,到時候吳國拿這個兵器去幹嘛,就不是大漢所能控制的了,不是嗎?
而吳國有了兵器,就有多餘的鐵料鍛造八牛犁。
此乃雙贏,一舉數得之事。
聽到馮刺史的這一番策劃,就連阿斗都是眼神古怪。
好歹也是大漢天子,有些事情,阿斗還是知道的。
只聽得他提醒道:
“那個,明文啊,我記得,吳國的荊州那邊,似乎還缺糧呢,他們哪裡來的錢糧跟我們換兵器?”
雖說早些年因為荊州缺糧,陸遜曾上書孫權,建議鼓勵軍中諸將在荊州廣增田地。
政策是好政策,可架不住底下的人想法比較多。
吳國軍制的特殊性,再加上世家的強大,那些將領開出來的田地,有相當一部分,是種了甘蔗。
畢竟種甘蔗可比種糧食賺錢多了。
當然,某隻土鱉表示,這完全是因為市場的正常調節,和這幾年來他有意提高粗糖價格沒有任何關係。
至於賣了粗糖之後,會有紅糖的返還份額,那更是行業規矩,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陛下,荊州缺糧,我們有糧啊!江州直通荊州,又是產糧之地,從江州賣些糧食給他們就是。”
馮刺史大義凜然地說道,“漢吳二國,既是併力討賊,自是當相互幫扶。”
小胖子仍是沒有轉過彎來,下意識地說道:“可是涼州……”
“涼州那邊,只要有越巂的糧食就足矣!待再過兩年,便可自足。”
馮永連忙說道。
越巂、江州、漢中,都是產糧之地。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蜀地世家,已經被收拾得服服帖帖,沃野千里的蜀中平原,終於要成為大漢掌握的產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