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時,曾極力反對大將軍鄧騭放棄涼州主張的虞詡,曾擔任武都太守,抵禦羌人。
他親自主持了開鑿祁山道水運工程。
這個工程,從沮縣始,至下辯止,燒石翦木數十里,開漕船道,最終水運通利,歲省四千餘萬。
整個武都也因此受益,從一萬戶左右居民,兩三年功夫就激增到四萬戶。
大漢丞相領軍北伐隴右時,曾親自勘察了一圈虞詡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然後給大漢天子小胖子寫了一封信:
祁山去沮縣五百里,有民萬戶,矚其丘墟,信為殷矣。
意思就是祁山到沮縣這五百里,有民萬戶,我光看這一路上的墳頭,就知道當年他們有多富裕了。
大漢取得隴右之後,朝廷想要加強隴右與漢中的聯絡,興漢會想要加大對隴右的運輸量。
兩者一拍即合,興漢會出技術出糧出錢,大漢出人,大力開拓和維護祁山道,同時重新拓寬水道,疏通堵塞之處。
因為有南鄉工程隊這種專業團隊,施工質量和速度比起虞詡那個時候,不知提高了多少。
這些年下來,祁山道路面不但寬了許多,同時也平坦了許多,水道往來的船隻更是日漸繁忙。
整個祁山道,不但已經建起了足夠多的郵驛,甚至還有不少客舍,為往來的商旅提供食宿。
按往年的慣例,從漢中到隴右的祁山道,要到三月才會開始繁忙起來。
但今年有些例外,才進入二月,祁山道上的運輸馬隊已經開始多了起來。
滇馬脖子上鈴鐺,叮叮噹噹響個不停,悠揚地在祁山道上回響。
祁山道的盡頭,就是祁山。
祁山山脈位於西漢水北側,俯瞰西漢水,延綿六十餘里,連山秀舉,羅峰兢峙,勢控蜀地與隴右咽喉。
這裡有滷城、有木門道等險要之地。
西漢水穿過武都郡的重重秦嶺,在這裡離開山區,進入平原。
這個位置,後世有個名字,叫川口,即川人出口。
在這個關口,突兀地聳立著一座土山,好似半空飛來一樣,顯得特別醒目,這就是祁山堡。
在祁山堡正對著的山頂,還有利用祁山山脈築成的各個塢堡,與祁山堡成犄角之勢。
出了川口,就是西縣。
可以說,祁山堡不但有地利,同時背靠著西縣的人和。
若不是第一次北伐時的出其不意,同時還有馮鬼王麾下工程營的支援,祁山堡堅守下來,根本不成問題的。
這也是為什麼隴右之戰時,諸葛老妖一直徘徊在西縣的原因之一。
西縣不但可以支援北上的大軍,同時還可以隨時經祁山堡回頭,策應武都,以防魏軍從散關走故道入武都,斷北伐大軍後路。
二月的西漢水,水量雖然不算太大,但行船也已足夠。
李明站在船頭上,看著兩百步遠之外的祁山堡,如同一隻蹲踞的猛虎,對西漢水和祁山道眈眈而視。
雖知祁山堡上看著這邊的,是大漢將士,但李明感覺心裡頭還是有股沉重的壓抑感。
船艙裡又走出一個人,正是在漢中認識的馬田。
他站在李明身後,感慨地說了一句:“險要之地啊!”
看向祁山堡對面山頭的李明沒有回頭,開口道:
“此等險要之地,丞相上隴時,也不知是怎麼打下來的?”
“聽說那時魏賊根本就想不到丞相會領軍北上,再加上馮刺史早有準備,所以才攻下來的。”
馮刺史麼?
李明默然。
這一路過來,聽到與馮刺史的訊息已經太多了。
比以前那些年所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