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方,只怕難矣!”
“汝父我曾附逆賊,後雖棄逆從正,但資歷遠不可與魏延相比。”
“然如今不但領關中八軍之一,就連你,亦能連越數級,入了中都護之眼,你可知為何?”
胡奮明知父親話裡另有所指,但他仍是說道:
“自然是因為孩兒陣前奮戰,數立軍功,上報至山長桉前。”
“哼!”
胡遵冷笑一聲:
“大漢軍中,誰人不是奮勇向前,冀立軍功,安有怯戰者?”
說到這裡,他頓了一頓:
“特別是與你同從講武堂出來的同窗,若是能有你這般機會,可會有一人落後於你?”
以胡遵為代表的安定胡氏,在蕭關一戰之後,徹底倒向了大漢。
胡遵之子胡奮,因為多有謀略,少好武事,特意被舉薦進入講武堂學習——這也是他為什麼崇拜馮某人的原因。
畢竟是要喊一聲山長的。
更別說從講武堂出來的軍官預備役,政治素養這方面,一向是走在大漢的最前面。
雖知自家大人說得有道理,但胡奮有些不服氣地都囔:“但孩子立下的軍功是最多的。”
講武堂出來的人,講究的是功名馬上取,看重的是能力才幹,佩服的是自立自強。
無才而居高位,無功而受厚祿,恥也!
“人人都想要立下軍功,但立功的機會,又豈是人人都有的?!”
胡遵語氣有些嚴厲起來:
“我知你有志沙場,不欲過多摻和族中之事,我說了這麼多,也不是想跟說你要為族中考慮之類的話。”
“而是想要告訴你,你能得到眼前的機會,是因為你姓胡,出自安定胡氏!”
大漢這些年在大力推行新政,不是要把所有世家大族都一棍子敲死。
要不然,蜀地世家就不會重新翻身,涼州豪族也不會過得如此滋潤。
同樣的,在大漢消化關中幷州之地,推行新政期間,若是有哪一家能以壯士解腕之心,棄舊利而擁新政,自然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大有希望。
安定胡氏,正好是其中之一。
雖說當年走到這一步,是被半強迫的。
但過程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漢在關中推行新政,安定胡氏出了不少力氣。
同時安定胡氏也算是大漢樹立起來的一個典型。
正如無前軍的主將張就,代表的正是涼州敦煌張氏。
“我們胡氏,雖說堪堪在大漢立住了腳跟,但根基不穩。”
“中都護看重你,固然有你在此戰中的表現,但你也要承認,你出自安定胡氏這個身份,同樣是佔了便宜。”
“為父不求你將來能給胡氏帶來多大的庇護,但至少也要不拖累我們胡氏。”
胡遵目光緊緊地盯著胡奮:
“特別是在這種時候,你若是在天井關有所閃失,這些年來,我們安定胡氏所做的努力,說不定就會毀於一旦。”
聽到自家大人是想說這個,胡奮鬆了一口氣:
“大人之意,孩兒已經明白了。大人請放心,孩兒定會小心謹慎,替大漢守好天井關,絕不會重蹈魏文長覆轍。”
胡遵聞言,嘴角抽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你能這麼想,為父很是欣慰。”
如果能再加一句“不令家族蒙羞”,為父就更高興了啊。
只是眼前這個兒子,似乎根本沒有體會到自家大人的心情。
而是咳了一聲,然後有意無意地說道:
“大人在此戰中,卓有戰功,也不知朝廷會怎麼獎賞。”
胡遵看向兒子,但見他